最近和台南女中很有緣,繼前次第一次代課經驗後,
想不到第一次擔任評論人的機會,也是給了台南女中。
那是他們"語文資優暨人文及社會科學班專題發表"的研討會。
當天,除了南女的同學之外,
還有來自北一女,建中,中一中,南一中,及高雄女中的同學,
都一起來共襄盛舉,可說是下一代菁英的大集合。
當然,自己相當慶幸能夠躬逢其盛,
因為在整個研討會的場合當中,
觀摩到了同學們天馬行空的專題內容,
又看到了同學們如何用努力與熱情去完成該次的發表會。
小小年紀有著這樣的表現,頗令人敬佩,
又從他們對於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的熱忱當中,
也不禁重新想起了當年的自己,
那個也曾經對於社會科學研究充滿著熱情的自己。
回想起高中時的自己,一直就想著唸社科等科系,
儘管後來大學依舊走向理工,
但終究在研究所時期成功的邁入社會科學的研究大門,
一直到現在......
這一路走來,這熱情可說是越唸越趨冷感。
不禁讓我想大學時代教授自己政治學的教授,
曾經告訴我的一番話:
當時我告訴他:我覺得研究沒有標準答案的社會科學,
相對而言比較有趣,因為可以隨心所欲的創作。
教授當時便告訴我:恩....其實也沒有想像中那麼自由,
其中還是有許多的規範存在,你以後就會知道。
果然,在種種陳舊的理論著作,以及許多迂腐的修業規定,
最終讓潛心研究者皆趨向失望與冷感,
這不單單是個人,縱觀自己整個博士班同袍們,
個個皆不禁有著相同的唏噓之歎。
總是有著太多的枷鎖,太龐雜的理論體系,
壓著我們只能夠將心之所向的創意,
一步步的走向老調重彈的基調,
想起來....這是相當可惜的....
某種程度也是社會科學之所以無法振興的關鍵所在,
總是給人們一種:"說來說去不就是那些"的刻板印象。
然而在南女的這場成果發表會當中,
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社科研究成果之呈現,
有令人絲絲入扣的龍應台台灣意識研究,
也有探討西廂記中崔鶯鶯所表現出來的女性意識,
更有從好市多的會員招募去分析其行銷策略的題材.....
種種各式各樣的發表,讓身為評論人的自己,
反倒是從中受益良多,
也讓人不禁豎起大拇指,
來讚美這南部第一女中的完美演出。
很是感謝有幸參與這一場成果發表會,
讓自己年少時心中曾經有的那份人文關懷之心,
又重新的點燃起來,
我想....對我而言,這是何其重要的觸媒,
畢竟,我還有夢....還有讓這個社會能夠更加良善的夢,
而這夢的實現,端賴的
正是屬於年少狂狷的那份熊熊熱火,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