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正副院長選戰落幕,歷經滿滿的四輪投票,
終在藍綠兩大黨的黨紀嚴明的督軍下,一票未跑,由韓國瑜、江啟臣勝出。
倒是令人較為意外的小插曲,是民眾黨委員陳昭姿,在院長選舉圈票時,
自稱手掌沾到了印泥,因此不小心在陳菁徽委員的欄位上留下印記,被認定為無效票,
也讓選前信誓旦旦會開出八票、舉凡有跑票情事就開除黨籍的柯主席,
面臨到是否祭出黨紀伺候的抉擇。
畢竟,領導政黨是需要威信的,
倘若沒有在這新國會第一仗,拿出「徙木立信」般的黨紀權威,
未能切實的掌握其下委員們的投票穩定度,則接續一次又一次的政黨合作談判,
又有誰會願意相信民眾黨能使命必達呢?
(更況,歷經去年藍白合的鬧劇後,「誠信」二字,早已成為柯文哲闖蕩的罩門,
不趁這次良機扳回一城,更待何時呢?)
端看整個圈票過程,以及票面所呈現的樣態,
我或願意相信陳委員是無心之過,純粹真的只是蓋票上的瑕疵。
然則,莫說總召黃國昌前一天才上節目,信誓旦旦的表示如果連票都蓋不好,
根本沒資格當立委,重申跑票就開除的決心。
法律本就是「只觀其行,不誅其心」,
重點不在於那一票重不重要,有沒有主導結果的關鍵性,
而是該行為究竟有沒有違反黨的規定,
既然票沒開出來,那就是沒達成任務,不該開除嗎?
(林國成委員為圓場,表示該票不影響結果,
這不自證了白營的八張票毫無路用麼?有這樣的隊友,真的不需要敵人。)
以下分享個自己經歷過的事件,期欲告訴那些認為此事無關緊要,
認為根本就是藍綠媒體小題大作的小草們,
在議事殿堂上,未切實做到黨團所交付的任務,
有時可能會因小失大、甚或釀成不可收拾的政治危機。
記得2016年在勞動部任職期間,正值一例一休、恢復國定七天假的風暴期,
當時民進黨團有意在七月的臨時會中,排審勞基法相關法案,
藉以挾著人數優勢,迅速清理戰場。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擔任衛環召委的林淑芬委員,
居然在開會當日神隱,最終引致流會。
讓被炎上的一例一休爭議,持續延燒幾個月後的下個會期才解決,
讓甫上台的蔡政府威信蕩然無存,也種下了2018年地方大選慘敗的遠因。
相信大家對這段歷程,或許都還記憶猶新,試想:
假若當初林委員能遵從黨團所賦予的任務,切實的讓相關法案審議後送出委員會,
則按民進黨坐擁絕對的人數優勢,迅速於臨時會中三讀通過,應該不是問題,
而新聞輿論就是一頭熱而已,只要確定施行了,很快負面聲量就會消弭。
但向來為捍衛勞動權益不遺餘力的林委員,
或許多少還存有著我執,不願執行黨所交付的任務,
個人或許明哲保身,但卻陷整個黨與勞動部於不義,就政治運作而言,根本是個災難。
相仿的,焦點回到陳昭姿委員身上,台獨色彩鮮明,挺扁特赦更是不遺餘力
(曾說若有長生不老藥,會先給阿扁吃),
假設立法院有一天排審「阿扁條款」,
打算把在外趴趴走、屢次違反保外就醫規定的陳水扁關回去,
如果屆時藍白兩黨基於司法公平性的理由,達成同意修法的決定,
那麼,陳昭姿這一票,投得下去嗎?
會不會到時候又搞個神隱、讓法案功虧一簣呢?
如此意識型態鮮明的人,真能遵從「團進團出」的規矩?
還是民眾黨本來就自覺是柔性政黨,
團進團出只是理想,實際上根本就是「自由行」的心態,想跳機就跳機呢?
若是如此,那真的莫怪別人笑你們還無誠信可言了。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堂口自然也該有堂口的規矩!
所以啊!文哲大仔,家法該拿出來開香堂了,
政黨的穩定度,比甚麼都重要,
如果只是忌憚陳昭姿背後所代表的獨派勢力,而不敢做任何處置的話,
相信我,未來類似的情事,絕對會層出不窮。
畢竟,翻開白營八家將的政治履歷,
光譜涵蓋之廣泛,要凝聚共識已非易事,
若黨紀再不嚴明,屢屢遭遇到個人意識型態所無法容忍的事項,
就動輒用任何乖誕的理由來搪塞,那這黨,還不如散了吧!
不要總是檢討別人,為何不相信自己,
是不是該先照照鏡子,問問自己,有哪一點值得被相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