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貴族女子.JPG

甚麼樣的族群,能在繁華的日本東京稱之為「貴族」?

是富可敵國的世家子弟?還是漂泊無依的無根浪人?

乍看兩個極端,會覺得答案何其明顯,

畢竟有錢走遍天下,到哪都吃得開,自然富賈之家同貴族二字最是登對。

或許吧!就物質生活而言,心想事成的「隨心所欲」,要甚麼有甚麼的日子,

要說這不叫做貴族,也實在太過矯情;

然從心靈層面切入,在這些被外界譽為「人生勝利組」的群體,

內心深處是否同樣感到富足,相信底心下的答案,會讓世人感到震撼。

 

試想:倘若某個富二代告訴你,其實他並不想當有錢人家的孩子,

你霎時或會覺得矯情,認為根本得了便宜還賣乖;

然而,當你願意去理解其人所面臨的境遇,那種凡事都有人為你預先設想好的結局,

無限限縮自我選擇的空間,即便那些選擇都是最佳的路徑,

對個人而言,沒有著當代人們最珍視、最期欲爭取的「自由」,

其實內心深處的遺憾,還是再多的物質都難以撫平的「缺」。

 

當然,您或可認為當代的父母已不若既往,尤其在瀰漫著「情緒勒索」的譴責聲浪下,

對於子女的未來,泰半皆有任其自由發展的認知。

然而,這世界並不是只圍繞著自己運轉,功名利祿與所佔有的身分息息相關,

富二代之所以受人景仰,

那是奠基於其作為企業集團「準接班人」的身分,而非個人有甚麼了不得之處。

一旦選擇拋下所有、追逐屬於自己的夢想,要明白「接班永遠不缺人」,

當候補人選搏上位後,坐擁資源的人,會希望有人來共享一杯羹麼?

屆時是否依然享有當下「隨心所欲」的一切,相信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

一如曹植的七步成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所道出的,正是豪門宅第的斑斑血淚阿!

 

換言之,因著對「失去」的「恐懼」,

富家子弟看似「隨心所欲」的財富自由,

終究還是得被禁錮在個人生涯選擇的不自由之上。

端看電影門脇麥與高良健吾所扮演的角色,

嚮往自由戀愛的女孩、以及在政治世家顯得哀怨的男孩,

他倆多想逃離自身所位處的境遇,放膽的追逐窗外的無限藍天。

無奈,終究捨不得放下眼前所坐擁的一切,促使各自還是選擇接受了長輩的安排,

一個是找了個門當戶對的對象結婚,另個則無從選擇的踏上不感興趣的從政之路。

儘管電影最終給了解放的自由,回歸到尋找本真的角色,

然為了折衝此間的矛盾,逝去的多少歲月,儼然是回不去了。

 

相較之下,水原希子所詮釋的「城市邊緣人」,

在東京這個紙醉金迷的都市,看似到哪都邊緣,

縱使仰賴著自我的力爭上游,進到一級學府,

依舊無法打入上流社會「內部生」的同溫層,漂泊的無根感始終存在。

然而,也正出於宛若「浮萍」般的特性,讓自己沒甚麼好再失去的,

得以在無任何顧忌之下,從事自己想著實現的夢想。

即便囿於貧乏的物質環境,所擁有的選擇何其有限,

但至少就選擇的自由而論,是百分百的出於自我的意願。

是故,從心靈滿足的角度,不能說他們是「富足」麼?

 

總之,「多重路徑下的無從選擇」、以及「僅有路徑下的選擇自由」,

究竟哪個才是名符其實的「貴族」?

坦白說,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既來之,則安之」,我們沒得選擇身世,

物質的匱乏與富足,皆有快樂與憂愁的面向,

如何在既有的境遇下,找出讓自己活得愉悅的理路,

就是貴族定義所該依循的最適途徑。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