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娛樂全球趨化的大勢,香港電影圈總是存有著與時俱進的能力:

從最早期大製作的武俠電影,

到後來面臨好萊塢電影的衝擊,轉而經營小眾的鬼怪片市場;

繼而在泰國影業崛起,奪下鬼怪電影的主流後,

香港又興起了一系列以民族英雄為主題的傳記電影;

近幾年來則是在恐怖主義盛行,城市維安意識強化的趨勢下,

製作了一部部以城市反恐為主的警匪槍戰電影...本片"赤道",即為該潮流下的一部佳作.

 

 

當然,儘管電影評價頗佳,但令人所詬病的,

是香港電影那種"預留續集伏筆,卻又遲遲不出續集"的陋習,依舊存在著:

一如本片最終,一句:"真正的戰爭,才剛要開始..."

這句話,似乎在先前的"寒戰"中也聽過一次,但"寒戰2"卻遲遲沒有下文...

又追溯至更早的時刻,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自然是"我在大都等你...",

結果一等等了二十幾年,"倚天屠龍記2",張無忌到大都的戲碼,始終沒有實現...

並不是說出續集不好,只不過既然當初的製作擺明了要拍成系列作,

則無論票房的好壞,總得按部就班的拍完才好,

每每都上演著"狼來了"的戲碼,總讓人有著觀賞半成品之憾...

 

本片承襲著香港城市保衛戰的風格,重點並非擺在大型的爆破場景,

而是著重於在跨越行政層級的反恐統合上,所面臨著的諸項管轄權與統御權的爭鬥,

更況這部戲還找來了池珍熙,崔始源等韓星,上演了一場跨國的核子武器爭奪戰,

個中所遭遇到的國際交涉事宜與角力,就越顯得是錯綜複雜.

在各股勢力中,個人覺得其中兩個角色相當有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亦即代表中國北京政府的官員宋鞍(王學圻 飾),以及香港物理專家肇志仁(張學友 飾).

兩人最大的共同特色,即是將"香港的安全第一"作為口號,

意謂著個人決策與作為都是為了社會大眾,以全民福祉為名,來合理化自我的處事手段.

 

其中,宋鞍在電影中被描繪成一種準反派的角色,挾著中國中央政府的直隸,

到香港特區來耀武揚威,不尊重香港警方的管轄權,反而處處要主導事件的進行;

在做法上,宋鞍希冀循著國際慣例,將韓國失竊的武器暫留香港,

待一切國際斡旋與國際外交磋商程序完成後,再將武器放行返還韓國.

其間,這樣的扣留行徑,自然給予了觀眾莫大的想像空間,

咸認為他就是北京派來的"走狗",目的即是想竊取韓國核子武器的技術.

 

  

相對於宋鞍那種官僚式,一板一眼的處事風格,

身為物理學教授的肇志仁,就顯得浪漫許多.

非但在家中掛滿了反核的標語,十足的熱血反核人士一枚,

還屢屢違背危機處理程序的暗助韓國外交官,

目的只為了趕緊將對市民存有毀滅疑慮的核子武器遷離香港,

從電影的角色塑造來看,乃典型的反核英雄,宛若一名光明使者.

 

在兩種鮮明角色的對比下,影迷們的第一直覺是甚麼?

顯然的,潛藏在每個人的心底,總有著衝撞體制的衝動,

總以為悖離程序,為理念而我行我素有種革命般的浪漫與情懷;

基此,我們或許很自然的,就會去認同了肇志仁的行事風格,

那種宛若一種悲劇英雄式的作為,總令人感到憐憫般的認同,

以為只要以"市民福祉"為名,任何手段皆可用,

即便其可能違背了國家所訂立的危機處理程序.

相反的,宋鞍的初衷與口號,同樣是本於香港市民的安全為優先,

卻僅僅因著其按部就班的遵循各種法規所訂下的規範行事,

就令人留下威權強硬的印象,而被打入了反派角色的範疇.

但個人不禁要反問的是:遵循法治錯了嗎?

倘若最終的結果,一樣確保了市民的安危,

則恪守法治與悖離規範的兩種處事風格,何者才是應有的政治正確呢?

 

綜言之,這部電影有無政治意識型態的植入,我個人不得而知,

但從電影的結局看來,

很多時候,那種革命般的浪漫情懷與身段,

其實只不過是希冀包藏其底蘊下的禍心罷了!

"心口不一",在革命的場域中,到處存在著...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