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以「年功序」的敘獎模式,
誰積累的心血、付諸的努力越多,則佳人就歸誰屬,
坦白說,這根本就不會是愛情。
誠然,不否認感情世界理當用心的灌溉與經營,但更多時候,
其實初相見的那一霎那,就註定著彼此今生是否結緣的根本。
或許不乏聽聞某某人追了多少年才覓得芳心的佳話,
但那泰半皆是「最終在一起的,通常都不是最愛那一個」的經典案例,
愛情本就是源自於內心慾望的頃刻衝動,
驀然一瞥,未留下任何印象的人們,
是無法深刻進入到斯人的心靈深處,至少我是這麼想的。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不否認苦心追尋的過程是種浪漫,
但該種行徑,從正面解讀謂之「癡情」,
若以負向的觀點析之,則淪為「死纏爛打」的典範,實不值得鼓勵。
以本片為例,阿泰僅僅依循著童年偶然相遇的記憶,便對曉淇念念不忘,
縱其一生的尋找她的身影,其毅力值得鼓勵,
然日復一日的寄信,乃至於像是背後靈般的希冀扮演守護天使的角色,
發自純粹的愛戀自是美好,但看在當事人的眼中,
又有誰期待著每天被陌生的尾行者跟著,驟然渾身不自在呢?
這或許正是虛構與現實間實際存在的鴻溝吧!
隨著追蹤科技的日新月異,若非跟蹤尾隨已成為當代騷擾樣態的首位,
促使立法院希冀針對跟蹤騷擾的行為做出禁止的規定,
假若此法通過,雖可能讓諸如電影般的愛情童話消逝,
但卻能有效降低那些被不愛的人騷擾的風險,終究還是利大於弊吧!
過往,在通訊技術尚且未開化的時代,
為了與心之所向者見上一面,聊上一句話,確實需要透過跟蹤或堵人的方式為之,
至少將自我的心意傳遞給對方,讓她知悉有這麼個人深愛著自己。
但隨著通訊日趨便捷,現下向心儀者索取個通訊方式根本不是個問題,
若是兩情相悅便罷,如果郎有情妹無意,亦可在訊息傳遞當下明瞭,
真需要再透過尾行的作為來表達自我愛意,實則畫上一個大問號。
儘管或許錯解著愛情的本質,但本片仍舊令自己驚艷不已,
除了劇本的逆轉情節精妙外,各階段的鋪梗亦相當到位,
致使在電影的視角於男女主角間轉換之際,
得以一一驗證當時的情境,故事結構上堪稱完美。
愛情,就該是如此笑中帶淚,苦澀中又帶點甜蜜,
雖然不認同努力來的愛情就能夠開花結果的演繹,
但那或只是個人無能如願的妒忌之情,
(畢竟一天一信這種蠢事,我也幹過啊!怎麼就沒能追到心上人呢!!)
看著兩人最終相視而笑,
一切盡在不言中的結局,底心下終究還是欣羨而給予祝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