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車站的聚會.JPG

近來一則新聞頗為有趣,一個藝術展覽空間展示一個

『用黑色膠布貼上一根香蕉』的作品,

觀賞者皆不免在這『簡明扼要』的設計中,

仔細觀摩點評其精妙之處,或認為如此的設計十分大膽,

抑或援引幾何學的理論,評析膠帶的貼法、以及香蕉擺放的角度等,

種種的評論疊加,皆使得這個看似平凡無奇、甚至可說是胡鬧的作品,

臻至超凡入聖的殿堂。

 

 

 

好笑的是,某名路過遊客完全沒意識到那是一項大師的經典之作,

因著『肚子餓』這般本於人性的口腹之慾,

就貿然的取下並大快朵頤,讓人啼笑皆非,

因其突破了種種如迷霧般、活在雲端上的評論,

直臻人們最根本的慾望,再實際不過了。

 

坦白說,本片所帶給我的感受,正如牆上的那個香蕉作品一般,

切入到箇中每個人物的設定,每個場景的刻畫,

或都令人感受到頗具深意且寓意十足,

然將之匯集成為一個故事,一齣電影,又不免心生黑人問號,

不知其所期欲表述的真義維何,

看不透其為何以如此枯燥的拍攝手法進行演繹。

或許是自己向來對類似的藝術電影無感吧!

因為諸種電影就我看來,就一如突兀的香蕉藝術,

是藉由影評人不斷加諸的意義,才使其有了真正的靈魂。

  

就以本文為例,因著觀後尚且懵懂,google了相關影評,

多數係將焦點鎖定在主角周澤農(胡歌 飾演)從一名浪跡天涯的惡徒,

在逃亡的過程中,心路歷程的轉折,使其作出捨己為人的利他行徑,

可謂之在誨暗的人性中、看見了光明的曙光。

說得彷若佛家所云『立地成佛』的禪意,聖潔度立馬堪比完人。

 

然而,靜下心來思考,周澤農的轉折,

只是從何其自私的人性(拋下妻兒混跡江湖)

稍稍轉變為懂得了愛家顧兒(選擇犧牲自己換取懸賞金給家人)的基本道理而已,

是真有那麼了不起嗎?

這或只不是一種『放毒再解毒』的概念,

一來一回之間儘管等於零,但其極端懸殊所呈現出來落差,

卻遠比我們一般人尋常就已經在做的人,

乍看起來要更為難能可貴而已。

就好似所謂的孝道,每天陪伴在家裡的,長輩們不覺得珍貴,

反倒是那些偶而才回家『插花』(台語),才令人覺得甘心。

換言之,將習以為常的利他心境,

當成是本片所圍繞的核心立論去褒揚之,

乍看言之成理,細想卻難免有著聊備一格之感。

 

人性,就是自利的,與其以道德觀點去解讀周澤農犧牲個人的行徑,

顯得有些彆扭,回歸到人性自私的角度,

用30萬懸賞金庇佑久未謀面的妻小,看似是種利他,

但不論其是想著善盡做為丈夫父親的角色,還是為了補償未曾陪伴的遺憾,

其實心底所存有的,也是出於自利的贖罪之情。

就好似那些所謂的『俠盜』,講得好聽是劫富濟貧,

但更多的,其實只是為了藉此分攤自己心下的罪惡感而已,

此種自我救贖的心態,終究還是不存在道德的光環吧!不是麼?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