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新聞]服務「薪」貴夯! 7成8上班族想進服務業--YouTube
前一陣子看了一部日本的電視電影"廉價航空"(Cheap Fight),
裡面講述的是一名曾是航空公司看板的空姐,被調到旗下廉價航空公司的故事.
由於廉價航空公司賣的不是服務,機上完全沒有任何服務,
故當顧客認為哪裡服務不周時,也完全不需要道歉...
但這樣她完全無法接受,總認為以空姐就是應該以服務至上,服務不佳時就該鞠躬道歉;
她的上司聽到這段話後,馬上毫不客氣的說道:
不斷的道歉,不停的鞠躬,這就是妳心中認知的空姐工作內容麼?
沒想到表面上光鮮亮麗的職業,做的卻全部都是最低劣的工作內容(指卑微的道歉舉動),
這樣的工作,真的能夠稱之為"高尚"嗎?
看完這部電影後,深深的感覺到,如果連諸如空姐這般被認為是高級的服務業,
都尚且是這般的工作內容,那更遑論其他的服務業了...
而如此這般職務認知與工作內容之間的差距,正是今日服務業從業者普遍存在的警訊.
George Rizer著,<<社會的麥當勞化>>
近年來,服務業儼然已經成為求職者的新寵,大家都想進服務業,原因很簡單:
工作場所相對優良,社會印象良好,自我的職位認知也是傾向於準白領的階級.
但這真的是服務業的真相嗎?
類似的問題,其實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有社會學者做過許多分析,
並且將這樣就業市場朝服務業趨化的現象,統稱為"麥當勞化"(McDonaldization):
麥當勞身為一個跨國企業,加上餐廳本身的優質性,讓求職者趨之若鶩,
而在麥當勞工作者,在社會上的能見度高(因為是大餐飲企業),讓他們普遍自我肯定,
加上工作場域偶而需要來上幾句英文對話(遇到外國人點餐),更加增添自己為專業人士的想像,
就職務的自我認知上,皆存在著相當正面的評價,且咸認為是工作分類上的白領階級.
但倘若從實質的工作內容來看,餐飲SOP化的結果,其實所執行的工作,
幾乎都是完全不需要進行自我思考的準機械式動作,
其實和我們所認知的白領工作性質,說實在是相去甚遠的.
也正由於這樣的準機械式工作泰半無法累積有效的工作經驗
(因為沒了餐廳的那些工具,您的經驗也就無用了),
讓服務業形成替代性高的行業,最終讓薪資始終維持在低檔的格局.
而這正是"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的作者狄驤,書中所欲論述的焦點之一.
(麥當勞化只是個涵括性的名詞,其實這樣的現象,充斥在各個服務業當中,
尤其是幾個跨國性的服務業更為顯著...)
當然,每一個行業都有著各自的優劣點存在,
但不論是社會麥當勞化所點出的服務業認知警訊,抑或是狄驤所謂的"工作經驗累積論,
其實重點都在提醒著我們:
當從事的工作屬性,是偏向於低技術性,經驗無法累積的類別時,
我們絕對不能夠居安於既有的工作與薪資,而就此自滿,
而後便過著"上班例行公事,下班混吃等死"的糜爛生活.
相反的,我們更應該去自我思索的是:
在制式性的工作之餘,究竟該如何的充實自我,
讓自己成為不容易被輕易取代的工具,才是真正可長可久之計.
恩...看過很多類似的文章後,我發現一個共通點,那就是:
"close facebook and open your book"
的確,再多的按讚與動態訊息追蹤,並不會讓您與朋友的友誼更好,
又再多的打卡與自拍,也不過就是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而已,
想想那一切其實都是流於浪費生命之列,
倘若能夠將這些時間拿來想想人生,閱讀書籍,充實一下個人涵養,
怎麼樣都好,做些能夠提升自我的事,都要比滑手機,點平板要強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