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怎麼了.JPG

分析犯罪的學者,總相信著"相由心生"的論點,

隨著罪犯累積犯罪的歷程,同時將在其臉上留下點蛛絲馬跡,

或許係基於外在道德與自我內心不斷交錯的心理折衝,

致使在屢屢掙扎的過程中,讓歲月在臉龐上刻劃著痕跡,

讓罪犯一眼望過去,彷彿已經整個前科紀錄皆寫在面容中,

顯得是清晰可見,坐實的就是一個壞人臉。

 

然而,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被阿根廷當局稱之為"死亡天使"的卡洛斯,

這樣的推論,在其身上顯然絲毫無法適用:

金色的捲毛、濃眉大眼、脣紅齒白,

一整個宛若女性般溫柔的他,

實在很難從其身上,嗅到任何關於犯罪的氣息,

甚或將其與犯罪一事互作聯想,都令人備感違和。

 

但的的確確,卡洛斯犯下了11起命案、42起搶劫案,

在落網的當下,不禁另輿論感到十分譁然;

驚訝的,不僅僅在於印象上的不相稱,

更多的,是卡洛斯在遭到逮捕之際,

那種完全不若罪犯落網時的慌張神情,

反而從容不迫的保持著一貫慢條斯理的態度。

太過於俊美的慷慨就逮,不禁令人有種錯亂之感,

想大聲的告訴他:

"大哥,您現在是犯罪被抓,不是在拍偶像劇阿..."

 

試著去解析卡洛斯的心境,究竟是甚麼因素,

產出了這樣絕對冷靜的窮凶極惡呢?

個人認為,對於社會價值體系的認知謬誤,應該是箇中最大的原因。

打從電影揭開序幕的那一刻,當卡洛斯頻闖空門行竊的當下,

他個人在心中的嘀咕,即認為"偷竊只是一種分享資源的行為",

絲毫未曾在作為的過程中,感受到任何的羞恥與罪惡感存在。

繼而,在第一次為了掩護友人開槍殺人之後,

他亦不覺得殺人是一種罪過,

反而認為那是為了保護友人所作出的必要措施,

無疑合理化了自我犯罪的行徑。

 

卡洛斯類似的解讀,在電影中的案例不勝枚舉,

據此在在都體現著其行為準則與社會規範相互悖離的事實;

但與其他犯罪者所不同的是,

卡洛斯並未在犯罪的當下,

感受過社會道德與個人價值對立的掙扎,

相反的,他始終活在自己所設定的行事規則之下,

作為完全服膺著個人理性的計算,

讓自己能夠愉悅的享受社會所界定下的犯罪行為,

對他而言,那是對自由解放的嚮往,

根本不曾意識到當中驚世駭俗的元素。

基此,即便說"相由心生",

卡洛斯在沒有存在過價值掙扎的過程下,

自然也就不見犯罪者的猙獰面容,

讓他依舊保留著最純潔的臉龐,

從而在父母的心中,始終都還是最乖巧的孩子。

 

本片代表阿根廷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通常阿根廷的電影,

多少皆有著諷刺國內軍人威權主政的色彩。

認真說起來,本片或許也可進一步延伸作為諷刺的素材:

試想:卡洛斯的犯罪行徑,儘管令人髮指,

但那嚴格說起來,是立基在當下社會制度所做出的審判;

假若有那麼一天,現今的制度被認為是一種謬誤,

甚至是卡洛斯腦海中所建構的行為準則,才是真正的正確呢?

那麼這一切被認知為犯罪的行徑,無疑都將被除罪合理化。

一如在威權體制的國家中,許多用以構陷入罪的規範,

本就不符合民主與人權等被認為普世真理的價值,

是故當下看似坐實犯罪者,也許在既有威權體制瓦解之後,

在新的自由民主制度之下,一切的罪責,頓時也都將不復存在。

換言之,在未能確知當下體制是否符合絕對真理前,

一切被認知為犯罪的,都該容有被懷疑的空間。

 

最終,點一下劇中覺得有趣的橋段:

當卡洛斯遭到逮捕後,父母在律師的建議下,

希望其能夠宣稱自己是精神異常者,

藉此可以爭取減刑的機會。

但卡洛斯卻予以拒絕,

認為自己的行為根本沒錯,為什麼要裝精神病呢?

由知可知,真正反社會的精神病患,

對於自己的價值認知,是始終如一的;

只有那些心智正常者,才會在經過算計後,

希冀藉由謊稱精神異常來逃避罪責。

但願那些恐龍法官們,能夠看到這個橋段,

別再聽著犯人精神異常的自白後,

就斷然作出可教化的判決,根本無知至極。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