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濤佈局.JPG

記得頭一回給家中的小寶貝接觸3C之際,

當中的聲光效果總是令人難以抗拒,

小朋友一玩就上手,

徹徹底底解決了家長們惱人的陪伴問題,

成為時下大家口中那宛若惡魔般的蘋果誘惑。

 

非常記得就在自己為找到孩子陪伴解方而欣喜若狂之際,

叔叔當下便提醒著我:

千萬不要讓小孩子自顧自的單獨玩,

問題癥結點不在於3C產品傷眼於否;

而是在尚且懵懂未知的孩子心中,

尚且需要一個嚮導,為其迷惘的航程指點迷津之際,

倘若全然將這個領航責任,盡諸由孩子自己來承擔。

乍看起來,孩子安安靜靜地玩著,超級符合著家長們的個人欲求;

久而久之,當孩子從中玩出了自己的興趣,

建立屬於自我的邏輯觀,他便會頓時的覺得:

事實上自己一個人獨處也極好,從而關閉與外界溝通的渠道,

選擇活在個人所建構的世界中,藉以在虛構的場域下,

想像著真實境遇有多麼的美好,

呈現著的,係一種後天養成的自閉症徵候群。

 

類似的現象,不單單發生在當下的3C保姆之中,

凡是廣泛讓孩子長期獨處的情況下,

皆可能在經年累月之下出現。

一如時下最常聽到的家暴事件,

當孩子們長年受到父母的暴力相向後,

選擇活在自我想像的空間,

成為自己賴以維生、不得不然的趨力,

如果不是這樣,恐怕現實的恐懼,

將吞沒個人求生的意志,而時時陷落到輕生的念頭當中。

 

誠然,自我建構的虛幻世界,某種程度是一己心靈上的堡壘,

棲身在其中,得以享受著片刻的安全與踏實感;

然而,一旦當中涉入了對家暴其人的善惡判準,

無疑將場域幻化成為點評道德的閻羅殿,

讓心中的多重價值觀勢力相互折衝,

仿若一場審判內心的競技。

讓最終的勝利者,取得主宰個人作為的權杖,並且付諸實現。

固然,透過如此的修羅路,

倘若得以因此倖存,讓自己以符合著社會的良序規約告終,

那或許會是孩子們浴火重生的契機;

但可惜的是,"惡意依靠的是縱慾,善意憑藉的是壓抑",

在人類總是順從渴望而厭惡枷鎖的本性下,

最終往往都是惡意戰勝善念,

往往因此鑄下法律所難以認可的罪責。

 

弔詭的是,對曾遭受過家暴的孩子而言,

善與惡的界線早已模糊,對於所謂良序的認知亦呈現著扭曲,

據此以正義之名,做出讓人備感驚世駭俗之舉,

或也就一點都不讓人意外了...

試問我們真的何忍苛責嗎?

即便手段何等兇殘,

但動機的的確確是出於正義的吧!毫無疑問...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的班底,

馬修麥康納和安海瑟薇領銜主演,

敘述一名在加勒比海小島上,以帶著觀光客出海捕魚的船長Baker,

在他心中有著難以企及的夢想,

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逮到一尾體積龐大的旗魚。

對於夢想的偏執,使其成為一股惡夢,

頻頻在出海當下困擾著自己,致使自我經常做出謬誤的判斷。

 

某日,前妻Karen忽然來訪,表示改嫁的億萬富翁丈夫Frank,

不但會對自己拳腳相向,而且也不時對Baker的孩子Patrick出言恐嚇,

讓Patrick老是選擇將自己關在房間內,

玩著過去和爸爸共同的最愛,一款關於釣魚的遊戲。

Karen在哭訴著自己不堪的境遇後,

向Baker提議藉由出海的機會,希望能夠製造意外落海,

將Frank除去,讓兩人可以坐擁遺產,共同再續前緣。

為了孩子,Baker答應了Karen的要求,開始籌畫一場海上陰謀。

 

就在整起計畫趨於天衣無縫之際,忽然跑來了一名神秘人,

表示自己是這個世界中的遊戲規則,

堂而皇之的說著其知悉Baker的殺人陰謀,

並表示該世界中不得殺人的規則。

聽著神秘人的說法後,Baker頓時陷入迷惘的情緒之中,

他開始懷疑起自己當下的世界,究竟是否為真實的,

畢竟如他所言,在腦海的記憶中,

當初是如何來到這個小島,根本一無所悉。

但囿於拯救孩子的急迫性,

他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繼續執行殺人計畫,

即便過程中,船員的從中作梗,

甚至殺人當日還來了個不速之客,

都無法動搖其除去Frank的堅強意志。

 

最終,他終於將Frank推落入海,

下個場景,則出現兒子Patrick拿刀殺死Frank的鏡頭。

原來,Baker早在兒子3歲的時候便已在從軍的戰場中死去,

妻子Karen不得已帶著Baker改嫁給Frank,

在Frank頻頻施暴的情況下,讓Patrick選擇將自己關在房間內,

憑藉著兒時與父親一起釣魚的僅存記憶,

設計出一套釣魚遊戲,讓父親在虛擬的世界中繼續存在,

自己便能從中獲得天倫之樂,並且進一步醞釀起殺人的勇氣。

電影過程中的種種波折,

無疑都是其個人內心道德觀相互間的折衝,

時而理智、時而衝動的念頭,

讓遊戲規則不斷隨著個人的捉摸不定而心生波瀾,

最終還是選擇了殺人,除了保護母子免再受到傷害外,

某種程度也是在捍衛著腦海中與父親的那點記憶,

畢竟那才是自己賴以存在的意義。

 

坦白說,儘管各大網站對本片的評價普普,

但自己還挺喜歡這部電影的,

讓我想起了經典驚悚片"致命ID"(Identity)。

全片就是一個孩子所構思出來的虛幻世界,

體現的是個人內心思緒交錯下的結果,

與"致命ID"的多重人格間的互動,顯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只可惜故事情節的比重配置上出現謬誤,

當中所期欲講述的親子關係,以及種種對於父親的思念之情,

在電影之內,幾乎付之闕如,

僅僅在最終做個聊備一格的處理,令人感受不到一點真摯,

致使真實與虛幻世界的連結程度太低,

宛若兩條平行線,看似毫無關聯,自然也就顯得無趣。

當然,破梗太快也是問題所在,

相信在那個神祕人出現、說出"為何我總是慢20秒"之後,

大家便多少都猜到故事的走向了吧!

沒能在破梗之後來個逆轉秀,

純粹符合影迷猜想的軌跡演繹,

自然精采程度,也就不如預期了。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