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寵.JPG


瑞秋懷茲(Rachel Weisz)、艾瑪史東(Emma Stone)、

以及奧莉薇雅柯爾曼(Olivia Colman)老中青三大女星同場飆戲,

完美詮釋著英國安妮女王時代的極致奢糜與極度墮落的情景。

在女王神隱、閨蜜當政的傀儡統治中,

端看著國家政局是如何隨著後宮情感與慾望的牽扯,

引致於政綱倫常不在,全由情緒性的個人好惡來主宰國家的命運。

對於人民而言,如此荒誕的統治模式令人髮指;

但回到情感的層面,箇中角色間的勾心鬥角,機關算盡,

其實只是忠實的反映著人類愛情與慾望交織的本性而已。

 

令人激賞的,是全片充滿著女性觀點的詮釋,

當中幾乎看不到絲毫男性的要素,抑或男性縱然存在著角色,

也只不過像是雞肋般的裝飾品,無足輕重。

劇中展現著女人間的妒忌爭寵、權力慾望、性慾橫陳、蛇蠍心腸的特質,

幾乎將女人交往間所可能產生的情境,悉數的收錄在電影當中;

片中並未對於各該心機,有著褒貶的價值評斷,

只是強烈的希冀表達一個意念:"愛情,永遠都不是絕對的..."

縱然是最親暱的枕邊人,也終有被取代的一天,

若未能體悟愛情中最重要的特質,則離開也只是遲早的事而已。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年代設定在18世紀初的大不列顛,

身體孱弱的安妮女王(奧莉薇雅柯爾曼 飾)

將國家朝政的大小事,悉數交給閨蜜馬爾博羅公爵夫人、

也就是莎拉夫人(瑞秋懷茲 飾)來打理。

莎拉夫人與當時的輝格黨走得較近,

是主戰派,主張以加重稅負向法國開戰,

但這顯然與安妮女王的理念不一致,

但礙於其在生活與情慾上的需求,也只能屈從於莎拉的主張。

然而,莎拉對於權力的慾望相當濃郁,引致於整日醉心在政治的鬥爭,

而逐漸疏於對安妮的呵護與順從,讓安妮心生不滿與怨懟。

 

此時,一位新的女侍從阿比蓋爾(艾瑪史東 飾)進入到兩人的世界中,

擁有著悲慘際遇的阿比蓋爾,深知搏上位的生存競爭之道,

眼見安妮女王與莎拉夫人之間的嫌隙漸生,

遂一步步處心積慮的取得安妮信任,並促使其疏遠莎拉,

甚或為此用計陷害莎拉,讓她遭到毀容的命運,從而被逐出皇宮。

不過,成為安妮女王新寵的阿比蓋爾,其實並未從此一帆風順,

在莎拉離去後,安妮仿若失去生活重心般的萎靡,

多次想著重新找回莎拉,卻遭到阿比蓋爾的挑撥阻攔,

最終在病重之餘,顯現出極度暴躁的情緒,

讓隨侍在身的阿比蓋爾,縱然擁有著無上的權力,

但自己卻像是置身在地獄當中,境遇並不如想像中甜美。

 

對比之下,也許阿比蓋爾不禁會感慨著:

與莎拉夫人還在皇宮內、兩人共同服侍女王的日子,

似乎比起機關用盡、成為獨一無二的當下,要來得更讓人嚮往吧!

這就是人性好奇心驅使下所難以撼動的劣根性,

一如電影"大象席地而坐"所訴求的意涵:

"最好的境遇,就是你站在這裡,

 看著遠方的願景,想像著願景的美好。

 一旦你去到了願景之處,

 發現跟這裡其實並沒有甚麼不同,

 箇中的失落感,是越發深沉的寂寥。"

 

 

愛情中,最重要的,就是"陪伴",

許多情侶往往在自認為穩定交往後,開始疏於對彼此的關心,

致使讓彼此走向陌生與怨懟,給了他人趁虛而入的機會。

當您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後,

愛人早已因著慾望的牽引,投入他人的懷抱之中。

慾望就像一把火,在炙熱的當下,任何勸離的話語,

都將只是火上加油的助燃劑,讓火越燒越旺;

一方面或許出於讓舊愛心生妒忌,另方面則真與新歡打得火熱,

總之在慾望的當口,說再多道德倫理,都將只是徒勞。

 

然而,真愛並不會因此完結...

當曇花一現的慾望走到了盡頭,記憶中的那份熟悉感,

又會不時的侵擾著彼此的心扉,讓人們重新想起往昔的美好。

縱然有數不盡的衝突與怨懟,但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連結,

終究還是會將仍然相愛的雙方,重新拉回到同一個軌道上,

彼此繼續競逐、追尋拾回最初邂逅的感動。

換言之,對舊愛而言,最大的優勢、也是手中所握有的大絕,

在於曾經一起走過的點滴歲月,

那個屬於雙方所特有的記憶,是任何人都無法剝奪與取代的。

只要彼此依然相愛,循著記憶中的足跡,去喚起對方往昔的情愫,

終究愛情的那份感覺,還是能夠完敗慾望的。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