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相信一見鍾情嗎?
同樣的問題,因著社會變遷與人心世俗化等因素,
也許從不同世代的、不同群體的口中,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
曾幾何時,愛情的純粹,在各種制式化與單向性的價值浪潮中,
一如強勢文化殖民般的,封印了人際間的心靈交通,
讓內心失去了原有的溫度,而愛或也只剩下習以為常的標準作業流程。
如此的漠然情境,相信沒有人願意接受、也不會有人欣羨,
但無奈的是,這卻是你我生活步調下的日常,難有撼動的可能。
本片從片名開始,即展現其不同一般愛情故事的特異性:
The Guernsey Literary 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
直譯為"根西馬鈴薯皮派文學讀書會"。
這是劇中讀書會的名稱,就我個人的解讀,
此舉頗有顛覆傳統、希冀活出率真的自由意味。
畢竟,又有哪個正經八百的讀書會組成,
是源自於一場不被德軍納粹所允許的烤豬宴會呢?
又有哪個讀書會,是從遭到查緝、急中生智的將腦海中掠過的名詞,
隨興拼湊而命名呢?
種種悖離於你我想像中的情節,
本身就是一種顛覆,而其所期欲翻轉的,
正是現實社會當中、所有被視之為"正常"的理所當然。
當中最為顯明的例證,
在於旅館的女僕在得知女主角茱麗葉逐漸與讀書會成員熟稔後,
一再提醒其不要被他們的謊言所欺瞞,
對比著女僕初見茱麗葉訂婚戒指所目露仰慕的神情,
在在皆顯示出物質與心靈之間的價值觀折衝交織。
而茱麗葉在與筆友道西的頻率相通下,
選擇褪下了由種種物質特遮所包裝下的自我:
與未婚夫解除婚約,離開上流社會的社交圈;
身為名作家,卻無償的寫下與讀書會往來的故事,
只為了忠實紀念彼此最誠摯的時光...
這一切的作為,皆象徵著一種昇華,
引領著自己朝向內心呼喚前進。
坦白說,從不覺得人性中的物質與心靈兩個元素是個零和賽局,
有些人選擇多點物質來滿足自我,有些人希望順從個人心靈的恬適,
本來便是因人而異的價值體現,彼此間並無高低優劣的道德判準。
但就愛情的面向而言,能夠在人生的某個階段,
邂逅頻率相近的那個人,都該是相當甜蜜的一樁美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