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政治組織,從草創,茁壯,直到取得執政之後,或許隨著編制規模的無限擴充,

在利益的相互結合下,不斷的加入了各種另有所圖的份子,

致使得組織往往逐漸悖離了創建當下的理想.

於是乎,您或會發現,每當政黨遇有幾十周年的黨慶之際,

總會以"找回初衷","回歸本真"...等自我追尋的意境,

期盼黨員們重新拾回最初加入的那份熱忱,那份為服務人群終不悔的信念.

以我們執政的民進黨為例,今年乃31年黨慶,黨部特別重新製發了新的黨證,

透過"鏡面"的設計意象,訴求黨員們照照鏡子,想想自己現下與入黨之初,是否始終如一...

(我個人是頗懷疑,真正敢照鏡子,敢直言自己未曾改變的有幾凡呢?)

中國方面亦乎如此,今年正值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因而推出"建軍大業"的紀念電影,

娓娓道來當初在蔣介石,汪精衛,以及張作霖等勢力的環伺下,

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等人,如何夾縫中求生存,舉步維艱的組建一統中國的解放軍部隊.

端看中國各個電影評論網站,對本片多半抱持著負面的撻伐評語,

認為片中的種種美化,簡直就是為當下早已右傾,名存實亡的共產黨,作了最佳的裹腳布.

但倘若以正向解讀,其實這何嘗不是希冀透過緬懷前人的理想性,

去重新反省自我對於公共事務的那一份初衷呢?

 

戲劇,多少總有杜撰與神化的元素在其中,類似的歷史作品,

總覺得逐一的去對照史實,去點出片中的諸種悖離事實之處,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重點或應著重在,究竟電影所期欲傳遞的訊息為何,相對才是較有價值的吧!

畢竟史觀乃隨著說書人的立場與解讀,而存有截然不同的路徑發展,

則所謂"歷史事實",不過也就是當政者或編撰者的一己信仰而已吧!真有事實可言嗎?

 

從政治的面向解讀本片,有兩個要點是值得討論的:

首先,是史觀認同的大一統:

不論是本片,抑或是先前的"建國大業",皆可以很清楚的發現"尊孫貶蔣"的基調.

電影中,共產黨人士咸以孫中山的信徒自居,並不時的出現宋慶齡支持共產黨的橋段,

並以蔣介石背棄三民主義,悖離孫中山思想的設定,來強化武裝革命的正當性.

類似的史觀建構,相當清楚的,正是為了在統一中國的大前提下,

希冀求取與台灣在史觀上的共通之處...

就台灣人而言,在看待民國初年的歷史上,不論是否將其視為本國或他國歷史,

泰半在人物的評價上,也都存有著"尊孫貶蔣"的趨同看法,

無疑讓中國方面,找到了一條看似可行,在歷史上足以有大一統可能的蹊徑.

而這也正是支持台灣主體論述的朋友們,所最憂心忡忡的面向所在,

基此,其寧可完全摒棄台灣與中國在歷史層面的任何連結,

轉而從日治時期著手,強化台灣與日本間在政治與治理上的關聯性,

從中脫離中國歷史道統,建構出一條獨立且清晰的台灣史理路.

究竟哪一方的歷史詮釋得以取得上風,或許就端賴歷史遺緒所呈現出來的真實而定了.

(由此恰可論證:何以主張台灣獨立者,泰半在政治上,都與日本走得較近的緣故了!)

 

其次,以"大格局願景來弭平組織紛爭",似乎永遠是領導統御當中,不變的真理.

電影中,共產黨人也曾因著國際共產的指令,抑或是要否與蔣介石兵戎相見的態度上,

存在著多方勢力分歧,意見紛陳的鬧至不可開交的地步.

但此時只要有人登高一呼,喊著"為新中國,為貫徹孫先生的信仰"等等更高層次的話語,

讓眾人重新喚起了心中的願景魂,相對就容易獲得趨同的意見.

類似的政治謀略,在實務的政治場域中,其實相當常見:

就我個人的解讀,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是當年阿扁總統選舉時所提出的"防禦性公投",

藉由兩個多數台灣人都不會反對的議案,去突破當時黨內四大天王派系紛爭的窘境,

對外則透過強化捍衛台灣主體性的訴求,與國民黨反對公投綁大選的立場,

形成截然的對立面,據此順勢的將其貼上"反台灣,親中國"的標籤.

儼然是用了台灣國家定位的高格局,來促使黨內外紛陳的雜音趨同化,

就結果論來看,可說是相當的成功.

 

顯然的,相同的策略,似乎在近來的執政黨身上,再次隱然成型:

在蔡總統於民進黨黨慶中,宣示要啟動憲政改革的工程後,

可以預見的,在明年底即將到來的選戰中,憲改議題將定調成為攻防的焦點.

對黨內而言,憲改涉及著台灣邁入國家正常化的目標,即便各派系存有各自的利益考量,

泰半也都將服膺在此議題的操作下,進行趨同的論述與行動.

對他黨與社會來說,透過憲改這般,宛若對台灣主體性的認同運動,

預料台灣多數民眾皆能投以自發性的感同身受,

據此也得以稍稍弭平執政前兩年開闢太多戰場的惡果.

尤有甚者,一旦憲改驅使其政治光譜橫跨至極左的區域,

料也將削弱友黨時代力量的論述力度,使其走向邊緣化的可能.

這也正是何以近來時代力量也跟進喊著憲政改革的因素,

畢竟主導權可不能拱手讓人吧!

 

政治性的電影,多少存有其背後特定的意識型態植入,

有人或許因此棄之如敝屣,認為那坐實了政治宣傳的陰謀.

然只要能夠在觀影過程中,有所感有所得,其實看看也無妨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