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也不曾是完美的,

是故選擇以反社會性格,甚或以一種厭世的犬儒主義者處世,

其實都是再自然不過的生活方式選擇。

然而,人類是群居的動物,永遠不可能離群索居,

或許孑然一身,身後毫無家累的獨行俠,得以自主的選擇遺世獨立,

但一旦孕育著下一代,將自我獨居式的浪漫完全套用在子女的身上,

坦白說,對他們而言是絕對不公允的。

畢竟在孩子們尚無能力做出選擇之際,

便已然被父母執著的態度給抹煞多元路徑發展的可能。

顯然,做父母的,必須得懷抱著更寬廣的心胸,

去面對子女對於自我人生觀的挑戰,

該營造給他們的,是體驗各種人生價值的場域,而非特定執念的結果。

 

故事改編自美國作家Jeannette Walls的同名回憶錄,

敘述其童年時期,與退伍軍人的父親,畫家母親,以及兄弟姊妹之間的生活點滴。

其父親因著兒時的不愉快成長經驗,對於社會產生一種厭惡感,

認為社會內充滿著物慾與虛假,因而選擇帶著一家老小,

到處流浪,過著游牧民族式的生活。

復以在不信任社會機制的情況下,選擇不讓孩子接受正規教育,

希望以親近大自然的教學方式,讓子女在原野中快樂成長。

在其心中有個宏願,他希望建造一座全然透明的房屋,

讓全家人能夠時時刻刻的面對大自然,返璞歸真。

 

夢想固然何其美好,反社會體制亦無不可,

但實際上父親的作為,卻不是他口中那般的理想化。

現實中的父親,酗酒成性,引致於工作到處碰壁,

在欠下一屁股債務之後,才需要不時的到處遷徙,擔心債主找上門。

屢屢當子女開始指責其生活態度之際,

父親又會拿出修建玻璃房屋的願景,企圖再次說服孩子相信自己。

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在眼見繼續待在家中只會黯淡無光的無助下,

一個個選擇離開家庭自我奮鬥,這讓作者最終成為一名頗負盛名的記者。

 

直到父親快臨終前,母親前來告知作者,

作者在深深體悟到社會的虛假面貌之後,不禁回想起父親昔日種種的美好,

或許他是多麼不盡責的父親,但卻始終堅定著追求本真的執著,

遑論其信念是對或錯,但父親始終還是不變的摯愛,

最後還是給了個大團圓的結局。

 

誠然,現實社會根本可說是由各種虛假所構成,

但倘若不讓孩子們自己親自去感受,去體悟其中的險境,

單單只是將結論告知,並就此阻卻其與社會互動的道路,

基本上絕非家庭教育所應有的態度。

作為家長的,我們或許無法給予子女最豐厚的物質挹注,

但應該竭盡所能的,去盡自我最大能力去達成前述的目標,

以便於讓子女得以嘗試更多元的發展路徑,

相信這也是下一代們所衷心期盼父母所達致的家長責任。

是故,當劇中主角聽到父母原來早擁有著價值將近100萬美元的土地,

卻因著囿於傳統道德觀念,無法將該筆繼承祖產變賣之際,

不禁呈現出崩潰的情緒,

畢竟這代表著其一路走來的窮途潦倒,事實上本是可以避免的。

說實在的,土地與栽培下一代都是某種資產呈現的型式,

徒然為了謹守沒由來的道德觀念,而全然漠視著下一代的成長需求,

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式的自我感覺良好,實令人無法苟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