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的看清楚,你(妳)身邊的伴侶,
究竟要的是性?還是愛?又或者兩者本就是相輔相成的呢?
這個問題,在男女之間,顯然有著相當大的認知差異,
引致於當彼此尋求一夜情緣的慰藉後,出現截然不同的情緒反應.
本片改編自1999年的同名小說,當時作者以自傳的型式,
娓娓道來自己追尋性經驗的點滴,造成了不小的非議.
電影僅僅擇取當中的若干情節進行改編,
敘述者女主角在離婚一年餘後,寂寞難耐,經常不自覺的做著春夢,
幻想著有堅實的臂膀給予慰藉的畫面.
終於在一場"觸摸"的藝術展覽中,邂逅了幻想中的男主角,
兩人一觸即發,頓時宣洩了自己對於性的飢渴.
然而,在一番雲雨之後,男主角的種種態度與作為,
著實讓她明白其所要的,只不過是性事罷了,似乎對象不重要,那檔事才是目的.
起初,女主角自然不能釋懷,但基於對性的渴望,始終還是順從著自己誠實的身體,
過程中,儘管依舊未必能夠認同,然讓她體悟到男主角這看似不負責任的背後,
其實只是希望圖個快樂而已...
畢竟與其愛得悲歡離合,或還不如讓關係僅止於床第間的波濤洶湧來得更為圓滿.
誠然,電影希冀傳遞著愛之於性,乃感情間苦痛之根源.
但從中顯然也得已窺見男女之間對於性與愛的價值認知,乃存在著根本的差異:
對女性而言,固然愛情需要的是緣分,因此當緣分尚未來臨之前,
藉由尋找偶然的慰藉,來一解自我身體的飢渴,或許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在經過了性的洗禮後,追尋著過程中交合所漸生出來的情愫,
將驅使得自己一步步的走向愛的境地,畢竟當情愫逐漸積累成災,
則單單只是性愛的歡愉,已然無法填補其因此被掏空的心靈,
著實更加需要的是愛的滋潤才行.
相反的,對男性而言,誠如常言道:"男人就是下半身思考的動物",
不論做了多少前置作業,多少看似深情的努力,多少無欲則剛的坦然,
最終的目的,說穿了都只是想將鎖定的獵物給騙上床罷了.
而當其人給予自己性的刺激漸失,期欲尋找下個對象之際,
各式各樣令人匪夷所思的長篇大論,也就焉然而出.
包括電影中所謂"愛情是痛苦,性愛是極樂"的趨樂避苦之說,
看似好像有那麼點道理,但實則都只不過是膩了的藉口而已吧!
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當然,兩種價值觀之間不存在道德觀上的對與錯,
或只能以折衝於理性與感性間的拉扯,作為最佳的註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