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當一段時間未曾在涉獵香港電影,總覺得港片有逐漸走下坡的趨勢,
倒是這部由台北電影節所選輯的影片,由郭富城與楊子姍主演,自己認為挺有意思.
片子的前半段,說來乏味,就是看一名爛賭鬼在夸夸而談自我合理化賭博行徑的言談,
但隨著劇情的演進,越是到最終結局,越趨扣人心弦,劇末甚至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
將整部電影所述及的人事物,幾乎完美的相互串聯起來.
能夠從一個平凡無奇的劇情類別電影,轉變為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不禁對編劇感到相當佩服.
說說電影的主題--"賭博"吧!
不知您生活週遭是否有類似電影中的主角一般,是個嗜賭如命的人呢?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您或會感到納悶的是:
這些執迷不悟的賭徒,通常自己並不窮,甚或都是坐擁家產萬貫的紈褲子弟;
換言之,他們大多數都不是因著想賺錢的理由,才沾染上賭博惡習的.
相反的,循著電影的理路與個人的見解,
其實賭博就同酗酒,吸毒,購物,嫖妓,乃至於片中女主角的書信往來一般,
基本上都是一種對現實生活不滿,而寄託於他種事務的移情作用下之作為.
(如電影中的人物設定,郭富城飾演的富家子弟,因著兩名兄長太過優秀,
讓自己遭到父母忽視,才轉而選擇用賭博作為精神寄託.
而楊子姍則是對從事應召感到厭惡,正覺人生毫無希望之際,
選擇用書信往來,再次活化自己的生命.)
這就說明了為何前述諸種"癮",怎麼戒都戒不掉,是一樣的道理,
相信當事人也自知賭博會傾家盪產,知悉吸毒會造成身體嚴重危害,
但只要對現世不滿的情緒無法獲得合理的宣洩,則底心下那個叛逆的癮頭,就不可能根絕.
又如電影當中,甚麼都可以拿來賭的主角,就唯獨在一件事情上面,
選擇不以或然率,而是以篤定的態度去面對:
就是在其女兒遭遇到生命危險之際,為了拯救女兒,
他選擇不賭,而直接接受對方所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因為他或深刻的了解到:最珍貴的事物,是不能用來作為賭注的...
類似的病態偏執,相信未曾有過類似情事的人,是完全無法體會的.
自己也曾數次有著相仿的經歷:
高中時期,經常寫信給心儀的女孩,從不在乎對方是否回信,重點在於撰寫與寄送;
大學時期,會購買大量電玩遊戲與戲劇DVD,有無觀賞內容不重要,而是藉此紓壓;
研究所時期,愛上了編輯部落格,寫的文章是否有人閱讀無關緊要,
僅僅在撰寫,堆疊文字的過程中,就能夠獲得心靈上的滿足與寄託.
這些行徑,或許都與賭徒心態相關...唯不同的,只不過是作法上相對正面些而已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