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噪一時,令登山客聞風喪膽,
甚至一度讓熱門的台中大坑風景區門走向寂寥的元兇,
所謂"紅衣小女孩"的影片之謎,改編成為電影.
坦白說,類似以新聞或網路流言所編撰的劇本,
我個人會期待的,是電影能夠有著闢謠與釐清的功能,
娓娓道來"紅衣小女孩"影片,何以在那個網際網路時代尚未昌明的彼時,
迅速的成為大眾議論,甚至心生恐懼的"準集體社會性催眠"的現象.
然而,只能說可惜了...
選用了如此頗具盛名的素材,卻依舊陷入了標準裝神弄鬼的俗套情節,
未能彰顯出故事的特殊性,似乎換作是"綠衣小女孩",抑或"黃衣小男孩",
根本上好像也沒甚麼太大的差異...
這或就註定了其無法成為箇中經典的侷限.
不過呢...電影將紅衣小女孩與台灣特有的民間傳說"魔神仔",
兩者相互做了連結想像,多少將電影融入了台灣在地的元素.
然而,從電影所呈現出來的"魔神仔"究竟為何?
無疑的,那是一種"心魔"的迷亂,
一種"得到了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倍覺遺憾"的矛盾情結.
以電影的劇情為例:
阿偉平日最嫌棄奶奶的嘮叨,當奶奶失蹤後,才意識到奶奶的關愛;
怡君對於結婚生子萬分排斥,當愛人與寶寶逝去了,才顯得懊惱不已.
試問這些他們在魔神仔跟前"求之而不可得之事",
本來不就都已經啜手可得的出現在自己的尋常生活中麼?
捨近而求遠,永遠不懂得珍惜既有的美好,
彷彿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魔神仔".
就好似自己曾撰寫的一篇時論"莫到終點才驚覺旅程中的美好"一般,
每每當初大眾認為過時,批判為老古板的事物,
一朝結束了,消失了,這時所有人才又陷入了集體的哀思,
以追悼式的口吻,說出期盼得以續存的願望.
如此類似於"髮夾彎"式的心路轉折,
到底該說是一種行諸於表面的偽善呢?
抑或是每個人心中那份"不安現狀"的"魔神仔"在作祟呢?
頗令人玩味...
延伸閱讀:
莫到終點才驚覺旅程中的美好--"成大阿婆文具店結束營業"的感慨
國道收費站熄燈有感--逝去的永遠最美?抑或是直到了失去才懂得珍惜?
如果我留下(If I Stay;徘徊人世間)--總是到了盡頭才懂愛,遲了...--[心硯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