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好幾年前覺得自己準備好了,可以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
卻一再再的沒成果,後來找對醫生,查到原因時,
看到網路也很多人與我有相同的問題的人在求子的路上走的很艱辛,
那時真覺得要一個孩子真的好困難。
很幸運的,我自然有了小寶,每個孕期我都瘋狂的查看網路懷孕過程應該注意之事項,
每天煩惱的,就是小寶沒有心跳、沒有胎動;
小寶出生後,就是忙著追奶,比較常看的就是副食品製作的書藉。
隨著小寶一天天長大,突然覺得我是不是應該在寶寶成長過程適時的教育什麼?
當然,我不是幼教系出身的(也不適合唸.....),也不知道資訊要從何開始找起,
於是買了第一本教養書藉—洪蘭所著的"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
我很慶幸是先接觸了這本書,該書的內容,並沒有教妳從懷孕時期要胎教,
嬰兒出生後要聽莫札特及英文;或者要實施虎媽狼爸的教育,
或者按照百歲還是鈞媽的調作息的方法,讓小孩去哭著學習睡過夜,或定時定量的喝奶。
(也因為我請了育嬰假,所以我有24小時跟小孩耗一年。)
我一直很擔心,我這樣放棄工作專心陪伴孩子,
每天只忙著家務和寶寶生活的瑣事,到底對寶寶有沒有幫助?
日子一天天的過,我是否有錯過了什麼,我是不是每天要排功課給寶寶?
但看完了該著作,心裡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
讓我想起在知道不孕時,很想有著一個寶寶的願望;
懷孕了,最大的期許就是希望肚子裡的寶寶健健康康的抓緊媽媽;
而寶寶出生,心理只想著如何好好照顧這個脆弱的小生命,陪伴他平安快樂成長。
他的智商會不會破百、以後職業會不會是個年薪破百、或者是人中之龍,
這都不是我想孕育一個新生命的目的,
記得第一次從超音波看到寶寶心跳一閃一閃的感動;
第一次抱著剛出生的寶寶,我想起媽媽們總說的"沒什麼比抱在懷裡還實在!"
還有寶寶第一次笑,第一次吃副食品;
看著他嚐試著學站、站不穩跌倒不氣餒一試再試的樣子,
之後我想教他健康的生活、教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要傷害他人也不要被傷害。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身為一個母親,我能做到的就是最簡單的修身,包括對孩子,
至於有沒有贏在起跑點,或者考第幾名、唸什麼學校、做什麼職業,
寶寶只是個平凡的孩子,我愛這個平凡的小朋友。
我看完了這本書後,很喜歡洪蘭的著作,所以也買了一套講理系列,
發覺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內容大概就是講理系列的總整理,
有時間的人可以把講理系列看完,若時間較少,就先看看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