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生募款登山 傳拿補助款找外包廠商-民視新聞--YouTube

台大領導學程的"團隊學習與戶外領導"課程,

先是要求學生募款50萬爬山引發議論,

後來又被踢爆已向台大"五年五百億"計劃申請四十萬元預算核准,

換言之,倘若對外募款順利完成,則這將是耗資90萬的豪華登山團.

先前甫傳出募款情事當下,基本上不乏有正反兩派的意見,

持正面看法的,認為您若不認同募款理念,別捐就好,一切歡喜甘願;

而反面看法的,則覺得一群好手好腳的年輕人,

登山經費還要靠行乞而來,實在有辱高等學府的學子身分.

但隨著牽扯到教育部大學卓越計畫(五年五百億)經費的挹注,

那可就事關廣大納稅人的權益,自然應該公開的受社會監督.

也許知道事件的負面聲浪,已逐漸在社會當中發酵並蔓延開來,

逼得該課程的教授與學子們,不得不選擇在今日將企劃書從募資網站撤下,

改以簽字道歉聲明,為此不良示範向社會大眾道歉.

 

 

以下,是道歉文的全文內容轉載:

-------------------------------------------------------------------

大家好,我們是修習"團隊學習與戶外領導"的25名同學,

近日課程相關活動造成社會爭議,期間收到非常多各方的指教和檢討,

我們不斷思考和反省企畫內容不周和思慮漏洞.

關於課程的理念及我們的過失,有以下幾點說明:

[課程理念]

此課程的理念是透過實際運作,讓我們在過程中明白自己不足之處,

學習好的團隊該有的技術與核心概念.

透過籌畫,準備,以及登山的情境下,

我們經歷許多團隊運作時面對的狀況,如風險管理及時間掌控等.

在突發或不熟悉的狀況,團隊也必須考量到各種意見與需求,做出適當判斷及決策.

[尋求贊助的緣由]

這堂課希望學生學習團隊合作與領導,與社會接觸,培養面對未知的處理能力.

不同於以往,今年朱士維老師加入尋求贊助的規畫,

課程中食衣住行的經費由我們自主籌募.

(ps:自主籌畫直接就想到對外募款,其實還有很多籌措方式吧!!)

我們希望以課程理念說服投資人,藉由尋找贊助,

反思作為一個大學生得到多少社會給予的教育資源.

有別於直接接受學校資金,

(ps:其實校方已經撥了頂尖大學計畫(五年五百億)的預算40萬給他們...)

尋求贊助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細數教育花費多少錢,金額如何被使用,

及我們該如何回應這樣的投資與社會期望.

我們希望透過以下的回饋方式,說服贊助人:

短期目標是在登山活動的途中,

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維護山林環境,讓台灣的美好可以永續留存;

(ps:根據往年經驗,您們不去還比較好,去了留下一堆垃圾未清...)

長期目標來說,我們希望說服贊助者,

為什麼這樣的課程與其培養的能力值得認同並加以支持.

透過這一的教育機會,我們期許自己未來能夠對於社會做出良善的貢獻.

[我們的疏失]

團隊在尋找贊助的方式上犯的重大錯誤為:

將以企業為對象的資訊平台公開呈現,使大眾誤解計劃為公眾募資.

團隊拉贊的作業流程是:分頭向七十多間企業尋求贊助,個別洽談回饋方式.

(ps:未知洽談磋商的回饋方式是什麼?)

透過電話聯絡,信件往來,每周定期討論,在信件上附檔企業所需資訊,

並針對企業的疑慮,需求,一對一詳細討論理念和企劃.

這次所流出網頁"Climb For Taiwan",是我們在與企業主交涉的過程中,

整合資料以便企業索取而建立的資訊平台.

因此,網站原先的設計並非群眾募資平台,

而是與企業洽談理念,贊助,回饋的網站.

未周慮思考網路的公開性,造成誤會與不適,我們深感抱歉.

(ps:募款的公益性與否,來自於用途,而非募資來源,

      即使向企業募款,但用在自己身上,也有違募款的原始初衷)

此外,企畫書內容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呈現如此不成熟的內容我們本需有接受批評指教的心理準備.

感謝各方批評這段過程中每位同學都看到,

也學習到團隊不臻成熟的地方,這是我們繼續成長的重要養分.

103團隊學習與戶外領導 全體同學 敬上 2015.06.25

 

 

歸納以上的聲明稿,其實並不是媒體所說的道歉文,

反而像是一篇澄清的文稿,所欲澄清的是:

"募款企劃書所訴求的對象,是企業,而非普羅大眾.":

聲明重點1:誤將對企業的募款計畫,po在大眾募資網flyingV.

聲明重點2:與企業之間的對價關係,有點類似於"養士"的做法,

               也就是以個別洽談的方式,與企業磋商贊助後的回饋機制,

               彼此算是一種"準利益交換"的關係.

 

對此,我個人的疑惑在於:

單純以訴求募款對象的謬誤,來論斷此次風波的癥結,合理嗎?

難道同樣的50萬,由企業出資與公眾捐獻之間,有著根本的差別嗎?

或許他們的思維,認為公眾所涉及的是一種公益的概念,

故凡是不具有公益性質的事務,就不該請求公眾的捐款.

但為何焦點轉到企業之後,好似就理直氣壯了呢?

企業,就應該負擔這些作育英才的成本嗎?

也許他們單純的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應該含括扶持菁英教育這一環,

但我個人比較喜歡的解讀,則認為社會責任,應該落實在勞工與弱勢面向,

同樣是捐款,企業或許同樣能夠在此間節稅,

但挹注對象的不同,意義也絕對大相逕庭.

始終存乎在學生與社會大眾的認知差異,是學子募款登山的正當性一端,

畢竟一群有為青年想學領導統御,需要透過登山活動來達致時,

該不該用自己的資金來完成,這才是幾日來大眾所爭論的道德命題.

至於向誰募款比較合宜,其實根本就不是批判的焦點所在,

大家所無法理解的是:

一群好手好腳,聰明絕頂的人,未來甚至可能是國家棟樑之材,

在面對自己有著金錢需求時,居然不是想著自己付出勞力去獲得,

而是到處想著如何對外募款,這顯然與大眾所習以為常的道德規範,是相互悖離的.

 

再說了,向企業募款,企業為什麼就要理你,

倘若按現今企業財團在台灣唯利是圖的負面印象,

您沒提出個讓他們有利可圖的方案,企業與財團會贊助您嗎?

那麼,如果是有利可圖,圖的又是甚麼?

是拿著企業的Logo旗幟登山,以增加企業的能見度嗎?

如果是的話,我很難想像這群學子拎著諸如遠雄,遠東或鴻海的旗幟,

上山為這些企業來宣傳的畫面,畢竟從親近他們的朋友口中,

其中有幾位可是接近大家心目中"正義形象"的人.

您能想像這些正義之士,

手拿著弊案不斷的遠雄旗幟,在搖旗吶喊嗎?

您能想像這些正義之士,

手拿著昨日才痛罵"勞團是垃圾走狗"的鴻海標誌,為其贊聲麼?

如果大企業曾經在他們心目中,是如此的黑暗無良,

又何必為了這區區的幾十萬,向他們卑躬屈膝的去洽談贊助與回饋呢?

 

總而言之一句話:

我始終還是沒搞懂這領導統御學程,葫蘆裡究竟賣得是甚麼藥?

社會各界不乏在這幾天,舉出了許許多多靠自我付出來募款的案例,

諸如小學生賣傘籌旅費,賣畫為了出國比賽等等...

但這些似乎都不被他們看在眼裡,

抑或從來都不屬於他們所認知的領導統御內涵,

醞釀了幾天,結果換湯不換藥,就還是要募款吃免錢的就對了...令人費解!

 

延伸閱讀:

台大學生爬山,募款50萬挨轟--教育菁英=社會菁英?--[時事評析]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