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我把咱爹娘接來了--YouTube
今天偶然的機會,老爸將Line的家庭討論群組打開,閱讀了一篇名為"老公,我把爸媽接來了",
端看該文的用字遣詞,像是對岸的口吻,
果不其然,google一下,此文原名為"老公,我把咱爹娘接來了",
因著入境隨俗,順勢的將大陸腔的"咱爹娘"更改為"爸媽",
臉書上按讚的總分享人數達到26萬之多.
故事很長,大意在敘述一對身體有殘缺,
家境不佳的父母,耳提面命的叮嚀著有著卓越成就的兒子,
要他在找結婚對象的時候,
不要說出他的身世,也別認他們為父母,就說是遠房親戚就好了.
一開始,兒子並沒有採納父母這般逆倫式的意見,因而擇偶時總是碰壁,
最終他只好如此為之,也如願的找到了一個千金小姐.
婚後,兒子的太太覺得老公和那對"遠房親戚"的互動頗為詭異,
於是循線找到了其父母的居所,
在了解一切的原委之後,將他的父母帶回了自己的居所.
當老公進門的那一刻,老婆告訴他:"老公,我把爸媽接來了..."...
這一刻,不僅僅是故事中的老公熱淚盈眶,
連說著故事的老爸,也不禁悲傷的流下眼淚,
因著某些因素,長期與我們同住的爺爺奶奶需要分開居住,
我想,老爸流淚的感動,我是絕對心有戚戚焉的...
如果可能,其實多麼希望回到那一家和樂的舊時光.
當然,總不能放任著老爸持續的悲働不已,
我以身為部落客的角色安慰著他:
"類似的文章,每天在網路上流傳著的,
不知幾百幾千篇,我自己或也是文章的製造者之一,
多數都是杜撰居多,實在不用太放在心上..."
畢竟人總不能活在雲端上,仔細想著這則故事:
千金女,欺瞞身世,窮小子高攀富家女...
其實用屁股想也知道,結局有可能會是:
老婆深受感動,帶男方父母回家盡孝道嗎?
我想,這種情況成真的條件,
大概就如同"戈巴契夫頭髮最長...海珊最不愛打仗..."一般的渺茫吧...
(因應時事,建議現在可以增加一個"頂新企業最有良心...")
那真相最有可能是什麼呢?大概就是一直離婚協議書擺在桌上,吵著離婚一途吧...
換言之,這說明了甚麼?
說明了在網路上整天按讚流傳著的文章,多數根本都是"自己都做不到"的廢文,
依個人所見,仔細的歸納一下,會不斷的去轉載類似文章的,大致上有兩種人:
其一,分享勵志文,
理財文之類的(尤其喜歡轉載阿里巴巴馬雲的話),不是做傳直銷,就是搞詐騙的,
目的在企圖說服您:別再領死薪水,該加入他們所謂的"事業"...
其二,轉載感情文,
孝親文之類的,通常都會是自我感情起起伏伏,抑或是做不出孝行的人,
我無意揣測這些人轉文的初衷,
但往往轉文者的行為,與其所轉文章之內容,泰半都是大相逕庭的...
總之,這些群體即構成了一個結構,
每天讓這些文章在網路上轉阿轉,轉到最後,都不知道為何而轉了,
我真的很想問問那些按下轉文選項的人:
您們真的有看內容嗎?
倘若看了,有了感觸,都不會有更進一步的舉動嗎?
還是對您們而言,轉文是一回事,閱讀文章是一回事,
至於做不做,那又是截然不同的事情呢?
如此這般的網路文化,
正是造就了現今大家早習以為常的:"萬人響應,一人到場"的便車文化.
回歸到本文的孝親這回事好了,
我永遠記得某一年台大校長在畢業典禮的時候,勉勵同學的一番話:
"每個人都想拯救世界,但還不如回家幫媽媽洗碗更實際".
孝順父母,真的不需要多大的志向與抱負,
與其等帶著功成名就返鄉,往往怎奈子欲養而親不在.
實實在在的回家為父母做點小家事,聽聽母親的嘮叨絮語,
絕對都要比在那裡畫大餅,打高空要好上太多了...
可惜阿...很多人並不了解這般來自於孝道的小確幸,
只會在茫茫然的網海中,尋找著一絲絲來自於道德倫常的呼喚;
看著那些所謂的"感動文",您或許會悲從中來,但悲痛過後,沒了...
就好像是加油一般,閱讀了孝親文,彷彿就像是自己也實踐了孝順一般,
安慰了自我心有所憾的心靈,繼續的朝著平行世界大步向前...頗ㄏ...
說到這裡,不禁又讓我想起了王老頭的人倫悲劇:
http://heartinkstone.pixnet.net/blog/post/14549907
(這則新聞是我心中永遠無法忘懷的社會案件...)
我想...這才是"老公,我把咱爹娘(爸媽)接來了"一文,
最為諷刺卻又真實的註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