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scape Official International Trailer #1 (2013) - Mark Strong Movie HD--YouTube
類似以"記憶"作為主體的電影,便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無疑的,這是諾蘭在開創超級英雄的暗黑詮釋戲路之外,為電影界所建構的另一塊創作瑰地.
而本文所介紹的"安娜",大抵上也是結合了"記憶"的元素,
搭配上懸疑的氣氛營造,塑造出挺不錯的電影風格,
只可惜了虎頭蛇尾的劇情發展,讓觀影人們不禁在結局揭曉後感到惋惜...
在未來的世界中,有一種被稱為"記憶偵探"的職業,
他們融合了若干通靈,催眠,以及心理治療的技能,目的在幫助患者找出記憶中的盲點,
進一步的修正記憶的缺陷,以改變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情緒控制.
一位曾經經歷過喪妻之痛的記憶偵探約翰,
在上司的引薦下,接下來一名罹患厭食症少女安娜的案子,
其父母希望約翰能夠找到她記憶中的夢靨,以改善目前禁食的情況.
然而,當約翰在一次次的走入安娜記憶之後,
他驚訝的發現,造成安娜精神異常的原因,
極有可能是來自於父母的凌虐,同學的霸凌,
甚至是當初委託他此案的上司,也涉入了性騷安娜的疑雲中,
這讓約翰反過來同情起安娜,最終希望幫助安娜逃離那令她恐懼的家.
沒想到的是,就在兩人逃離的那一刻,下一場景轉移到了監獄中,
約翰穿著囚服,接受著另一位記憶偵探的入夢治療,這時劇情才急轉直下,
原來安娜為了逃家,利用了約翰喪妻記憶的盲點,
類似反催眠的建構了一個遭凌虐的假象,
讓約翰信以為真,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走入了安娜所早已設計好的騙局...
乍聽起來,是不是頗為精采呢?
其實在電影的前半段,是的,的確相當吸引著影迷們的目光,
但隨著支線劇情的紛雜,主線焦點因此而失焦,
也就走向了懸疑電影不可避免的虎頭蛇尾結局...
在觀賞這部電影之後,我第一個感覺,是一種似曾相似...
打從一開始,當約翰身為一個有喪妻之痛的記憶偵探的角色設定,
我就感到一切都相當熟悉:
包括其後上司推薦他處裡一個棘手的案子,安娜所展現出來的怪誕氣息,
以及在進入安娜記憶的過程中遭到刻意的中斷...
這一個個熟悉的橋段,都讓我在在的想起今年在中國獲得絕佳口碑,由
莫文蔚與徐崢所主演的電影"催眠大師"(The Great Hypnoti)
(催眠大師 影評: http://heartinkstone.pixnet.net/blog/post/181280886 )
催眠大師中的主角,是一名歷經過未婚妻溺水喪生創痛的心理催眠師,
受到友人之託,接下一名罹患厭食症,自稱可以見到鬼的患者,
沒想到在治療過程中,自己心中的那份傷痛不斷的在催眠過程中浮現,
原來該名患者才是真正受友人之託,來治療主角創傷的心理師,
她同樣運用了反催眠的方式,
讓主角誤以為自己在治療他人,其實自己卻早在催眠狀態而不自知...
兩相對照之下,是不是極為雷同呢?
端看上映的時間,"安娜"在2013即上映,而"催眠大師"則是2014年的作品,
因此若真有相互"參考"的話,也是"催眠大師"參考了"安娜"許多不錯的點子...
記得當初看過"催眠大師"之後,直覺得中國的電影創作還真是讓人驚艷,
殊不知何其雷同的劇作早已先一步問世,多少減低了對"催眠大師"的評價,
不過呢...想想能夠青出於藍,
在以發表的作品之上精益求精,似乎也不失為另一種文創的模式吧!!
承襲著相關心理治療類型電影的討論,就電影中的質疑,其實也和自己一貫的立場相同,
那就是:"心理治療師自我的心理狀態疑義".
諸如心理治療,心理評估等途徑,所運用到的範疇相當廣泛,
小至整理患者的個人情緒,大的甚至可能成為法律上給予罪犯減刑或免死的判準依據,
因此,心理醫師本身的心理狀態是否健全,往往就可能成為一個相當關鍵的因素.
畢竟,翻開過去真實新聞事件或電影創作,
有心理師與人合謀來欺騙患者的,也有心理師基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而愛上患者的例子,
倘若再加上諸如本劇中有著無可抹滅的記憶創傷,
其實在在的都極有可能在專業的判斷尚失於偏頗,進而導致了錯誤的判準,
試問這樣的情況,又該如何來作一個監督呢?
就拿對於罪犯心理評估的案例來說好了,倘若今天心理醫師接獲一個死刑與否的心理評估案,
在他手中的那份評估報告,極有可能就會成為罪犯是否被處以死刑的依據,
倘若在這樣的情境下,心理醫師本身是個廢死理念相當堅定的慈悲主義者,
則他是否能夠據此做出專業無誤的判斷,根本上就是相當令人質疑的盲點所在,不是麼?
最後,說個題外話,在觀賞這部電影的當下,
我一直覺得女主角安娜(Taissa Farmiga飾)有種相當熟悉的感覺,彷彿在哪看過她似的...
結果,答案揭曉,在幾經回想之後,愕然發覺女主角安娜,
和自己最喜歡的MLB大聯盟投手--舊金山巨人隊的強投Tim Lincecum,
彼此的神韻還真是超像的,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