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由台灣偶像劇教母柴智屏所監製的電影,
在中國上映12天,就創下了近20億台幣票房的佳績.
不過,在台灣未上映前,就引來了許多評論者認為該片充滿著拜金思想,
也因而讓該片可說是未演先轟動,
或許大家都想要看看,到底是怎麼樣的拜金呢?
當然,我想在大陸會創下如此的票房佳績,
應該是因為該電影乃改編自作家郭敬明(同時也是本片的導演)的暢銷同名小說,
小說一共分為四部,分別是《小時代1.0折紙時代》,《小時代2.0虛銅時代》,
《小時代1.5青木時代》,以及《小時代3.0刺金時代》,
這部電影乃是首部曲,相信有著如此的票房佳績,未來的幾部應該會陸續推出.
首先,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覺得還是得稍微提一下,
其實真要說這部電影,和拜金與奢迷扯上甚麼關聯性,
我真是覺得言過其實了,當然,整部電影的場景製作相當的華麗,
裡頭的幾位主角,也多半擁有著家財萬貫的富貴特徵,
但儘管如此,整部電影的主軸,卻不是圍繞在這樣的貴冑身分下進行的,
劇情的發展,其實是循著片中四名女主角之間的友誼在推衍的,
講述的,是四位姊妹淘(大陸稱為"閨蜜")之間相互在各方面扶持的勵志性故事,
不論是感情上受挫,工作上遭遇困境...任何任何的喜怒哀樂,
彼此都能夠一起坦然的分享生命,那樣的友誼著實令人嚮往.
當然,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雖然我不是女生,
但就自己所認知的姐妹淘,擁有如此真摯而坦然友誼的似乎屈指可數,
更多的,都只是作為彼此相互比較與仿效的對象罷了:
如比比誰的男友較帥,較有錢,較體貼...有時甚或還有搶閨蜜男友的情事...
又或比誰的行頭比較高貴,比較奢華...
極盡所能的要超越閨蜜們,成為最出類拔萃的一個...
在這樣的姐妺淘當中,看不到真誠,
只是用紙醉金迷的幌子所構築起來的虛假友情,
用最白話的字眼來說,就是"假掰"...
所以真要說小時代中的劇情,是真實反映著當代青年世代間的社交互動,
我是深不以為然的....
尤其是要階級身分懸殊,又同是如此才貌出眾的女孩間,
彼此無私坦然的付出真心,我想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儘管電影本身的架構還不錯,但不可諱言的,在該片當中,
確實能夠見到其他名電影的影子,最顯明的,
就是劇中宮洺(鳳小岳)與林蕭(楊冪)在Me時尚雜誌社的互動情節,
根本就是電影"穿著PRADA惡魔"的翻版,
(主管有怪僻,一絲不苟,擁有兩位助理...可說是一模一樣的人物設定)
從開始到雜誌社上班,到林蕭急著去找周崇光(陳學冬)要稿子為止,
都是循著PRADA惡魔的理路進行的,
還好在劇中林蕭沒有因為要稿子而和周崇光有甚麼親密關係,
否則相似度幾乎就可以達到百分百了...
我想,這也是比較可惜的敗筆之一,畢竟一部被冠以模仿的電影,
再怎麼樣的榮耀加身,始終都是有缺憾的.
若要說這部電影給自己甚麼樣的啟發,
大概就是顧里(郭采潔)和顧源(柯震東)那段分手戲的對白吧!
對於家境富裕的人來說,對於愛人究竟是愛上自己的錢或人,
始終都存在著疑慮,而這樣的疑慮,除非自己哪天變成一文不值,
否則這樣的問題,可能永遠不會有解答的一天.
儘管無解,但我認為,有著如此疑慮的人,不妨反向的思考一下:
自己當初在交友的時候,是不是用金錢作為誘因而進行交往的呢?
譬如穿名牌,開跑車,極盡一切酷炫之能事,
倘若是,倘若自己都認為炫富是交友的最速捷徑,
那試問自己又有何顏面,來事後質疑對方當初的交往動機呢?
所謂"物以類聚",愛錢愛財本身並沒有對與錯的價值評斷,
重點在於您自己是如何看待金錢之於友誼的價值觀,
如果本來自己就是將金錢至上作為圭臬者,認為一切事物都是金錢可買,
則交往的男友(或女友)是看上您的金錢而來,不也是很正常的嗎?
所以說,有錢本身沒甚麼錯,但比較令人感到厭惡與噁心的,
是自己在那個用金錢所構築出來的社交結構中,
希冀尋找著所謂無償的真心,以及高風亮節的聖女,
那才真是矯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