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毓落選_1.jpg  

王秀毓落選_2.jpg  

今天,又讓我們看到了久未在台灣出現的一個成語,
這個成語先前每每都會出現在國際棒球賽的PTT網站討論中,
沒想到今天又再次復出了,那就是「雖敗猶榮」魂!
(當然,今天論述的焦點不在於當事人,而在於探討媒體長期的愚民政策)

相信這條新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畢竟已經炒了有半年之久囉!
就是一個台灣女生要去爭取一個半年薪三百萬的澳洲大堡礁島主的工作,
最終當然是未能如願,被英國的一個旅遊記者勝出。
此對照起先前媒體一直炒作其穩操勝券的新聞,顯然是有段落差。

 
首先,我認為需要釐清的是「雖敗猶榮」這個詞,千萬不要誤用,
個人認為這個詞的適用性,應該界定在「實力不對等的競賽」當中,
處於弱勢的一方仍堅持以公平的競賽規則(沒有優惠)進行比賽,
則最終落敗或可說是雖敗猶榮。
如馬拉松比賽有年長者參與,在堅持跑完全程的情況下,雖未得獎,
但可說其是雖敗猶榮。
(又以最常見的國際棒球比賽而論,若我們自認為不如日韓等國,則或
可說是雖敗猶榮;但若認為是五五波的實力,則無此解釋的空間)
然而,截然各項條件皆趨向公平的競賽中,實在不可說是雖敗猶榮,
而今天的事件即為此例。
說穿了,這種事情就像是去準備公司或學校的面試一樣,
多半或許帶了些主觀的意向,但應徵職務不就是如此嗎?

從媒體的分析來看就更加荒謬了,見下照

王秀毓落選_3.jpg  

從媒體的論述當中可以發現,其企圖以王秀毓的網路人氣大勝當選者,但卻因
體能、英語能力、以及台澳關係三點來說明英國人勝出的原因,企圖導向王秀
毓乃挾著高人氣落敗的雖敗猶榮印象。但………這說得通嗎?

 
對此,首先,王秀毓是以「外卡」身分入圍的,有看棒球的人就知道,「外卡」
其實只是一種補償機制,目的是在於把在正規選拔沒有選上的遺珠之憾,再進
行第二次篩選的意思。所以,外卡的高人氣能代表甚麼呢?又人氣這種玩意,
有玩過網誌的都應該知道怎麼灌來的吧!再來,體能上男生優於女生或許說得
過去,但本來就是先天的差異,如果澳洲當局當初需要一個體能佳的,又何必
讓女生去參加呢?再次,英語能力雖然對非母語國家的台灣不利,但身為口譯
員的她英文能力應該也頗強才是;最後,也是最讓我傻眼的,居然還能夠扯到
外交面向的與澳洲親近關係,認為澳洲為大英國協的會員國,理應較為親近,
故才會讓英國人雀屏中選。但事實上,如果換個角度想,澳洲當初可是英國
的殖民地,試問殖民地對宗主國的態度應該親密還是仇視呢?總之,用這些
理由來合理化落選的正當性,其實是沒有必要的。這就看成是應徵了一個優
渥工作未能如願錄取、給予表示遺憾之意就好了,過多的理由解釋都是枉然!

總之,這或許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畢竟我們太習慣為自己的過失找一些藉口,
當然,競賽輸了一定有原因,
但那個原因只會出在競賽者本身,
而絕非其外在的環境因素,
故倘若在賽後檢討時看不到自己的若干缺失與不足,
只是徒然地找一些外在因素來搪塞,
恐在下一次的競賽當中,將難逃再次落敗的命運!
所以,希望媒體朋友們,在報導分析每件新聞事件時,
多做出一些有建設性的建議,
而不要一昧的只會在民族主義下找合理化的正當理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