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預告】索命記憶 (Trance, 2013) (繁體中文字幕)--YouTube
選擇觀賞這部電影,純粹是衝著男主角詹姆斯麥艾維(James McAvoy)而來,
加上電影題材係以失落的記憶,以及催眠等心理狀態的探討為主軸,
諸如此類的科幻元素,真可以說是百搭,往往沾上了邊,本身的質素就不至於太差.
至於導演丹尼鮑伊(Danny Boyle),那就更是響叮噹的人物了,
曾經在2008年以"貧民百萬富翁"一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頭銜.
有著金獎導演加持之故,對於本片的評價,多半有著不俗的表現,
其中有多少是因著其光環而給予好評,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真要說的是,一位金獎級的導演,其實窮極一生,絕對未必都會產出讓人嘖嘖稱奇的作品,
偶而或許在面對創作低潮之際,也難免會有OB的作品產出.
以丹尼鮑伊導演為例,在得獎作品"貧民百萬富翁"之前的作品,
諸如"28天毀滅倒數(28 Days Later)","小小百萬富翁(Millions)",以及"太陽浩劫(Sunshine)"等片,
不是獲得普普的評價,就是以負評居多,可見得無須太在意導演本身的名氣,
評價還是該以電影本身的優劣而定...以自己的想法而論,這部片亦乎如此.
(本段劇情說明有劇透,請參酌閱讀...)
故事敘述賽門為一名藝術拍賣商,因為欠下巨額的賭債,不得不和黑幫大哥法蘭克勾結,
從拍賣會場中盜取哥雅的名作"空中的女巫",不料,在過程中,賽門頭部受到重創,
治療後喪失了記憶,也忘記了畫作藏放的地點.
這讓法蘭克相當的懊惱,於是決定找來心理催眠專家伊莉莎白,
企圖運用催眠的方式,將深藏在法蘭克潛意識深處的記憶找回來.
但沒想到,伊莉莎白居然是曾被賽門暴力相向的前女友,
當初因著心理治療而產生情愫,但之後卻因著賽門強烈的佔有慾望而分開;
在分開的時候,伊莉莎白為了永遠擺脫賽門的糾纏,於是對他下了遺忘的催眠指令,
讓他遺忘自己,遺忘曾經有過的美好歲月...
就這樣,賽門在新舊記憶交錯與催眠手法的交互作用下,讓整起竊畫案件更加撲朔迷離,
最後劇情更是急轉直下,演變成幕後竊畫主謀就是伊莉莎白本人...
說實在的,個人以為,劇情轉折的合理性,實在有點牽強...
基本上,類似這類仿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的作品,
通常首先都必須先觀察其在現實與虛擬世界中的異同:
以"全面啟動"來看,很清楚的,Cobb是否有戴戒指,就是一個區隔現實和夢境的關鍵暗示.
(詳見 [電影賞析] 全面啟動 inception (2010) 結局之圖文探究 )
很可惜的,在"索命記憶"這部電影中,我並沒有觀察到類似的提示,
原本自己以為賽門手指的繃帶會是一個關鍵,但看完整部電影後,又覺得沒甚相關性,
又如網路上有網友指出的"敲窗"的動作,看一看也不覺得有何意義,
因為就導演本身在專訪中即表示,電影中的三個主角:法蘭克,賽門,以及伊莉莎白,
其實都各自在現實和虛擬世界中交替,而論證其存在於哪一個空間的方式,
則是要相互對照電影中的各個橋段來做輝映才能得證.
換言之,和"全面啟動"全都圍繞在Cobb一個人的虛實空間不同,
這部電影其實是在三個人的真假意識交錯中所交織而成的,
拍攝的企圖心更高,線索更為複雜,當然也就更加難以釐清.
若大家有興趣探討本片劇情鋪陳的,不妨上網google一下,可以發現許多神作級的影評,
多數可以從畫作"空中的女巫"(Witches In The Air)開始解析,
(大致都認為女巫象徵的是伊莉莎白,而底下的人則是賽門和法蘭克...)
一直推論至賽門與法蘭克之間為同一人的虛實交替,
想像力之豐富,個人覺得早已超越了導演與編劇本身.
但可以發現的是,這些劇情推衍的想像,最終總會留下幾個疑點,以及補上一句"那就不得而知了",
顯見得那純粹就是評論者本身在觀影後的意象,其實未必代表著編劇在撰寫劇本時的想法,
至於編劇的想法為何,抑或他自己根本也沒有任何想法,只是純粹的故弄玄虛,
那大概也就只有編劇本人自己才會知道了...
從正面的評價來看,諸如這種各自表述的劇情鋪陳,可以說是神作,
因為一部電影,同時可以容有多種以上的詮釋可能,這還不夠神的麼?
但假若要從負面來解釋,一部電影拍得讓觀眾都無法看得出一致的脈絡,
某種程度證明,要不是影迷們資質駑鈍,那就是劇組本身根本也屬混沌,
搞不好自己到底在拍啥都不明白,而這往往就是許多科幻懸疑片所存有的弊病.
就此片的劇情脈絡來看,我個人的想法如下:
的確,法蘭克和賽門其實應該是同一人,賽門只是法蘭克底下屬於暴力面向的人格,
而當初伊莉莎白所愛上的,是法蘭克的迷人外表,但卻不知底下的賽門人格讓她如此畏懼.
因此,她用盡一切方法想要將法蘭克潛意識中暴力的賽門消滅,
電影中的各個情節,就是她企圖消滅賽門人格的計謀鋪陳.
上述的說法,至少可以解釋兩個讓人不解的橋段:
(1)她何以會沒由來的就和法蘭克發生親密關係?
那是因為法蘭克正是當年讓她傾心的賽門,雖然知道他的暴戾,但卻還是無法抗拒他所給予的性誘惑.
(2)電影結尾伊莉莎白讓法蘭克選擇遺忘彼此與否?
若沒看到結局的橋段,還不會那麼強烈的覺得法蘭克與賽門是同一人的兩種人格,
但正因為結局急轉直下的轉折,讓人不禁有了這樣的聯想.
我對於結局的解讀是:由於賽門的人格隨著潛意識中所植入的落海事件而消失,
留下來的,只是另伊莉莎白著迷的法蘭克,但因著她在竊畫事件中欺騙了法蘭克,
因此不知道法蘭克對她存有何種想法,也不明白法蘭克是否願意繼續與她交往;
於是,她交給他一個"遺忘"的指令,讓法蘭克自由的去選擇是否遺忘這段記憶...
上述的推論,看似也是個可以說得通的劇情吧!當然其中必然也會存在若干無法解釋的盲點,
畢竟我們都不是導演本人,只能儘可能的推測他的思維,但真正的故事,其實只有他自己清楚,
甚或連他自己根本也不明白,都是有可能的...(有些導演總喜歡故弄玄虛...)
所以有時候我會覺得:
把看不懂的電影橋段,自我拼拼湊湊,重新建構出自己的假想故事,
又或為了某些片段,有著甚麼樣的象徵與暗示,爭論得互不相讓,真的有意義麼?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在"國家寶藏2:古籍秘辛"(National Treasure: Book of Secrets)當中,
強沃特飾演父親派屈克告訴兒子班傑明的一段話:
"寶藏線索是源源不絕的,你要線索,我隨時都可以給你線索,但有意義嗎?
今天發現了一個線索,為的是找到下一個線索,永遠都沒有終止的時刻...
又或許根本就沒有寶藏,有的只是自己用一個個線索所建構出來自以為的真實"
同理,類似混沌不清的懸疑電影亦乎如此,電影當中往往會透過大量的象徵圖騰,
來引導影迷們進行推論式的思考,但假若反向想一想:
真的每一個符碼都有意義麼?
有沒有可能導演不經意的一個過場,卻可能被影迷們看作是神作般的暗示呢?
要符號還嫌少嗎?
下面馬上就可以列舉一些迄今好像還沒看到有人討論的費解象徵,
這些象徵,都將線索指向了"其實伊莉莎白也有可能遭到催眠"的命題上:
符碼1:在法蘭克第一次自己闖入伊莉莎白家中的時候,
法蘭克當時正在閱讀一本"HYPNOSIS"(催眠),這的意象該如何解讀?
有沒有可能法蘭克也在構思如何反催眠伊莉莎白呢?
符碼2:同一個橋段,伊莉莎白原以為法蘭克要貼近的親吻她,
沒想到法蘭克貼近她後,只說了一句"草莓",這個指令,正是當初伊莉莎白催眠法蘭克一夥人話語.
為何都用"草莓"?法蘭克說這個詞的意涵又是甚麼?
難道不都指向伊莉莎白可能被催眠麼?
符碼3:當賽門問著伊莉莎白:"是妳讓我忘記的嗎?",
伊莉莎白回答:"不,是她讓你忘記的"...這個"她",指的應該是伊莉莎白以外的人,
但劇中所出現的女性,除了伊莉莎白外,就只有另一個被賽門勒死的白人女子,
是否有可能這個白人女子,也是伊莉莎白的一個人格分身呢?
不然怎麼會有如此的回答?
假若以上三個符碼的推論成立,則原來伊莉莎白也存在著雙重人格,
那麼,如果這樣的說法成立,則電影中不合理的橋段也就更多了吧!
試問建構出來的劇情,還會是原本的故事架構麼?不可能的吧!
所以說:分析電影中一些隱喻性的暗示,儼然是一種觀影後的樂趣,
但倘若走火入魔般的認為所有象徵都有意義,那也未免太瘋狂了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