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日本的電視電影,就是那種單集的日劇,此類型的極短篇電影,

探討的焦點,往往是聚焦在尋常生活的小人物行為和心境等身心方面的議題,

對於個人在思索相關於人生的心情體悟上,著實有著極為正面的助益.

我想,這大概可以說是時下"微電影"的濫觴吧!

沒有太華麗的場景,沒有冗長的前後鋪陳,僅透過短短二十分鐘的短劇,

就可以將一個所欲論述的主軸描繪完全,實在相當的難得.

  

這一部"變為幸福的三次購物",是由三個極短篇小故事所彙集而成,

各單元小故事中的主角,皆是邁入不惑之年的中年未婚女性,

從社會普遍的眼光來論,這個階段的未婚女性:

在事業上,由於未婚,沒有家庭的束縛,職場表現往往顯得強勢,是工作場域中人人稱羨的"勝女";

然而,在情感上,對於婚姻逐漸不再抱有憧憬,往往選擇寄情於物質或友誼,成為時下所慣稱的"剩女".

至於自己究竟是屬於勝女或剩女,其實就端賴自己如何去看待"幸福"一事而定了.

這部電影主要即以此為探討焦點,透過三則小故事,

道出了不惑之女在面對友誼長存,虛榮物欲,以及渴望婚姻等三方面的心境寫照.

 

故事一:購買公寓的女人

安藤為一成功的職場女性,離過婚,迄今有十年的感情空窗期,幾乎以公司為家,是個典型的工作狂;

然而,邁入不惑之年的她,有感於存款簿的數字越來越大,而自己卻越發顯得孤單,

於是,她決定和同時單身的姊妹淘貴子合資購買公寓,開始了兩個女人的同居生活.

但溫馨的同居生活沒有多久,貴子就因著懷了男友的小孩,而決定和男友結婚,

這讓安藤相當詫異,認為貴子此舉根本就是背叛了彼此的友誼,畢竟大家說好了相互陪伴的...

不過呢,生氣歸生氣,最終她還是選擇出席了貴子的婚禮,並給予最誠摯的祝福.

 

我不知道女生們是怎麼看待"閨蜜"(閨中密友)尋找到理想另一半的幸福?

從男性的觀點來看,或許向來是懷疑論者使然吧!

隨著年齡的增長,總覺得這世界大概除了家人會真心祝福自己之外,

其他再怎麼親暱的友人,泰半都還是會抱持著看笑話的心態吧!

對於女生閨蜜之間的關係,您或可說自己有偏見,但總覺得"假來假去"大概就是最好的詮釋: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閨蜜之間經常會為沒有男友的友人介紹男朋友,

介紹人一定都會將男方講得幾近完美,一副錯過了就可惜的態勢,

但很明顯的,通常都會比自己的男伴差一些,以免未來姊妹淘在比較另一半時被比下去;

另一方面,沒有男友的那位姊妹們,無論對方介紹得再如何好,我想泰半她的心中總會想著:

"如果真那麼好的話,自己早就夾去吃了吧!還能等到介紹給我麼?"

如此各有算計的心機交鋒,就是我所認知下的所謂閨蜜(台灣習慣稱姊妹淘).

 

因此,從這樣的角度析之,我覺得安藤之所以生氣的緣故,並不是貴子背叛了彼此間的約定,

而是生氣著何以貴子能夠找到走向紅地毯彼端的幸福,而自己卻必須繼續回歸小姑獨處的孤寂,

那是一種妒忌,一種怨懟,而非純然針對彼此的友誼而來.

當然,或許有人會質疑:"姊妹淘之間,難道沒有真正真心的祝福麼?"

我的回答是:"當然有,但那前提必須是彼此沒有利害衝突的情況下才會成立"

自己可以去想想那是甚麼情境,

畢竟姊妹淘之間除了競富比美,以及聊聊和伴侶相處的話題之外,還剩下甚麼呢?

(諸如財富,美貌,兩性等話題,其實都存在著"比較"的利害關係...有比較,必然就有高低,有輸贏)

  

故事二:購買"讚"的女人

香奈子是個在東京銀行櫃台工作的屆齡未婚女性,隨著年紀漸長,

她被主管從第一線櫃台的工作,調到了比較冷僻的部門,原職位則由年輕職員取代,

這讓她有種被否定的感覺,不免讓她感到心情低落.

不過呢,在她參加了過去鄉下母校的中學同學會後,完全有了不一樣的心情,

同學們紛紛對於她可以在大都市工作的能力,感到無比的欽佩,

並且以崇拜偶像的心態,向她要了facebook的帳號,以便隨時follow她精彩都市生活的動態.

 

一開始,香奈子相當的開心,因為難得有人如此的關注她,但隨即困擾她的事也來了,

由於她的生活實在無聊得乏善可陳,於是,她只好將自己的積蓄拿出來,過起了豪奢的生活,

為的只是想要拍照上傳,分享給遠地的朋友觀看,以賺取按"讚"的數目,來滿足自己的虛榮.

但豪奢的結果,金山銀山都會被啃掉,隨著她開始阮囊羞澀,正愁著不知該如何是好之際,

她忽然靈機一動,想到其實那些奢侈品不一定要自己擁有,只要能夠和它們合照,

上傳臉書也不會有人知道那不是她自己買的,於是,她開始到處試穿試用,

甚至連街道旁停放的跑車,都成為她拍攝的題材...持續著她的虛榮大夢.

最終,她偷拍同事的柏金包被發現,還被酸了一下,這才讓她大夢乍醒,

決定回到鄉下老家,和永遠都會肯定著她的家人們重溫天倫.

 

看完這個短篇,第一時間讓我想起"魔鬼代言人"(Devil's Advocate)這部電影中的經典台詞:

"虛榮,無疑是我最愛的原罪"(Vanity,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

人性使然,大家底心下難免都隱藏著虛榮的因子,但的的確確的,虛榮卻可能是摧毀人生的罪...

當這個因子沒有被開發之前,或許憑著個人克儉自持的習性,還能夠有效的控制,

一旦虛榮從底心油然而生之際,往往就將一發不可收拾,從此迷失於金錢所構築的海市蜃樓中.

What's on your mind?--YouTube

(這是近來網路上瘋傳的一部短片,道盡了臉書資訊中多少的假象與虛榮,

有時候,越是豐富的臉書動態,其實背後的真相,卻是更多的空虛與惶恐的寂寥...)

而就現代的情境看來,時下各式各樣新興的"社群網站",

無疑正是催化著大眾虛榮因子的媒介,怎麼說呢?舉些例子大家就明白:

@臉書上往往有人喜歡耍耍筆墨,然後配上幾張自己行頭(iphone,單眼,名牌服飾...)的照片.

@有人喜歡聊些心情故事,然後照片擺上一張露溝照,讓人搞不清楚重點何在...

@先前不是有人在臉書秀彩繪指甲,然後用的姿勢是雙手撫胸,這不是愛現,甚麼才是愛現...

@到高檔餐廳必打卡,文字重點也不在美食,而是凸顯高檔品牌的質感...

....例子不勝枚舉,但很顯然的,上述一切行為的背後,目的卻都是單一的,那就是:按讚!

蒐集按讚的數量,儼然已經成為繼鈔票之後,新一代讓人滿足虛榮心的虛擬價值.

為了這個讚,多少人可以袒胸露背,各種荒謬乖誕,標新立異的蠢事都有人願意嘗試,真是好傻好天真.

 

分析按讚的背後,有些只是不經意的按下,有一種"已讀"的意思,

有些則是純粹受到分享者秀色可餐,迷人的外在所吸引,

更多的,則是隨時follow,等著看哪天當事人出糗時,等著看笑話的心態.

(從先前幾次小模紛傳出露點照外流的事件中,端看她們臉書上的留言趨向,就可以得證)

所以說,為了這個"讚",迷失了自我,真的值得嗎?值得三思阿!!

  

故事三:購買婚紗的女人

晴美是個時尚雜誌社的編輯,事業上算是小有成就,但卻始終小姑獨處,

儘管對公司內的攝影師增田有好感,但卻不敢勇於表白自己的心意.

在一次婚紗企劃的機會下,晴美看到一件自己心中的理想婚紗,抱著對婚姻的憧憬,

毅然決然的決定買下來,並向婚紗公司謊稱自己即將結婚.

沒想到,消息傳回到公司,同事決定給她個驚喜,為她辦了一個祝福宴,

(其實其中有些同事早知是假的,等著看她笑話而已...)

這讓她感到相當尷尬,也傷心的勇敢說出了自己對異性以及婚姻的渴望...

最後,攝影師增田在知道她的心意之後,也勇敢向她提出了約會的邀約,

期待著彼此發展感情的可能...

 

我想,這則故事應該會是許多超過35歲女性的心情寫照吧!

心中其實對婚姻一事還有著絕對渴望的夢想,但自己也明白,

年華老去的自己,外型條件已然不若年輕女性;

因此,總會認為自己看得上的,可能未必會喜歡年紀大的自己,

但又怕倘若自己屈就的去找對象,結果可能還不如一個人單身來得自在一些.

正是立基在如此的兩難情境中,讓中年單身女性們往往怯於去表達自己的愛意.

然而,從反方面來看,其實會不會男人也有著同樣的想法呢?

站在一個男性的角度,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不論是內在或外在,男生也時時的在懷疑著自己條件是否優秀,

是否配得上自己所心儀的對象,也是因為這樣,讓男生在面對表白的時刻,總是卻步的.

 

在雙方都如此矜持的僵局下,時間卻是不等人的,年華持續的在手中流逝,

這難道會是彼此所樂見的結局嗎?不可能的吧!

既然如此,何不試著先對方一步,主動的勇於表白呢?

或許會被拒絕,或許會受到傷害,但倘若與孤寂一生相比,糗個一次半次的又何妨呢?

當然,"說時易,做時難",假若兩性問題如此單純,

我想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多都市叢林中的曠男怨女了吧!

 

綜言之,幸福是沒有公式可言的,

當您先行預設了立場,認為甚麼樣的模式才叫做幸福,

則為了達到那個目標的路途中,您儼然已經離真正的幸福漸行漸遠...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