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史密斯年度新作[地球過後]第一支預告--YouTube
對於"地球過後"這部電影會存有印象,應該是當初上映之際,主角威爾史密斯父子曾經聯袂來台灣宣傳;
在電影甫上映之初,因著劇情本身的宗教取向濃厚,也曾經惹來了不少批評.
就自己觀影後的評論而言,感覺上說是宗教教義宣傳片,其實太過於沉重了吧!
裡頭所闡述的一些想法與理念,說真的和時下大眾所認知的一些觀點也相去不遠,
於是乎既然是common sense,也就無關乎有否傳教的嫌疑在其中了.
不過呢,儘管如此,就一部未來科幻片的屬性來說,基本上是不及格的:
首先,就科幻電影所必備的未來時尚感而言,將年代設定在人類遷出地球的千年之後,
都已經可以隨時在太空蟲洞之間進行空間穿越的年代,看看劇中每個人的著裝,卻顯得相當原始,
甚至在太空船上的設備,如此巨大動力的船艦上,安全措施居然只是比照一般轎車的"安全帶",
看了還真是讓人有著時空錯亂的感覺,與電影所欲描繪的年代大相逕庭.
更扯的是最終在對決終極BOSS的時候,當主角基泰欲從山谷中爬出時,
也完全沒有任何動力設備,單憑著一己的蠻力進行掙扎,
比起蝙蝠俠從黑井爬起的窘況還要不堪,拍攝手法之粗糙,還真是讓人難以恭維.
看看wiki所載明的拍片預算資料達1.3億,拍出了如此陽春的科幻片,真是很匪夷所思的一件事阿...
其次,很多人會把這部電影,拿來與先前湯姆克魯斯所主演過的"遺落戰境(Oblivion)相提並論,
截因於兩部電影的時空設定都在人類移居外太空後的地球樣態,
又威爾史密斯與阿湯哥好像同為一個科學教派的信徒,皆咸有傳教電影之嫌.
但個人認為,"遺落戰境"雖然也不是甚麼稱職的科幻片,
但至少電影中將複製人對於生命自主性的詮釋,發揮得還算不錯;
相較之下,"地球過後"除了明顯的為自己的兒子量身訂做劇本之外,
還真是看不出有甚麼太鮮明的中心思想所欲闡述,電影寓意的水平相去甚遠.
好了,說了那麼多的評論,接下來概略的敘述一下本片的劇情吧!
時空設定在地球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因而人類移居諾瓦星球的一千年後,
在一次運送怪物的任務中,因著太空船遭遇流星群的侵襲,
不得已迫降在早已被評估為危險星球的"地球",倖存者僅剩將軍瑞奇,以及其兒子基泰.
瑞奇由於在失事中受傷,因而只能全程遙控基泰尋找通訊器,
基泰雖然是首次出任務,但在充滿危險的任務旅程中,
逐漸從次次的恐懼中,欲發蛻變成為勇者無懼的英雄...
最終,可想而知的結局...打敗終極BOSS,大團圓結局...
電影中,其實我個人覺得有個橋段修正一下也許會更有理念的闡述力:
劇中基泰因著與猛獸戰鬥,不慎將氧氣裝置部分損毀,使他無法有著到達目的地的氧氣純量,
最終電影的發展,是讓他在氧氣耗盡前,到達失事機艙內取得新的氧氣瓶.
但我覺得,配合著畫面中所呈現出來的地球之美,感覺上在人類遷走的千年之後,
電影似乎有意呈現出大地復育的自然生命力之強大,於是按理說,
當地球重新修養生息後,氧氣的純度,也應該回復到最原初的純潔,
即使不用氧氣瓶,應該也可以呼吸到更為新鮮的空氣才對.
因此假若基泰能夠在氧氣耗盡前,先是極度的恐懼,而後發現原來這樣的恐懼是多餘的,
地球已經回到了人類宜居的水平,藉此諷刺人類對於地球生態的破壞,
如此的對比呈現橋段,也許會更有諷古遇今的絕佳效果...
(當然自己不是甚麼名導,只是從一個觀眾的角度,說出自己認為可能會更好的表現手法...)
而整部電影最大的核心思維,莫過於劇中瑞奇將軍向基泰道出對於"恐懼"的一番詮釋與訓誡:
"恐懼絕對不是真實的,恐懼只存在於我們對未來的想法裡,它是我們想像的產物,
讓我們害怕那些現在不存在,甚至於永遠都不存在的東西...
但別誤解我的意思,危險確實存在,但恐懼只是一種選擇,我們都在給自己編故事..."
這段話的意涵,我個人的解讀是:
人生處處充滿著危險,這是可以肯定的事實,但眼前所見的事物是否危險,
其實重點並不在於該事物絕對上的本質,而在於我們自己用怎麼樣的故事來詮釋這個事物,
一旦我們認定了它具有威脅性,便會心生一定的恐懼感,至於害怕或起而反抗,那已經是後話了...
就像劇中基泰與老鷹的相遇一般,一開始老鷹在基泰俯衝時窮追不捨,
讓基泰主觀的認定它具有威脅的惡意,但沒想到的是,
當基泰為了保護老鷹的巢穴而受到猛虎的威脅時,老鷹反過來與之聯手抵禦,
證明了當初將老鷹視作威脅的念頭,根本上就是一種自我想像下的謬誤...
某種程度來說,我覺得這和台灣現階段的政治操作頗為相像,
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無不是利用著製造對於未來的恐懼,企圖來營造自我選票的最大化:
@在國民黨一端,過去總會說民進黨執政的話,中共必然會武力犯台,
但在歷經民進黨八年執政之後,這樣的恐懼破滅了,台灣依舊屹立不搖.
於是,現在最新營造的恐懼,是宣揚若不與中國進行全面經貿往來,台灣的經濟就會垮台,
事實如何不得而知,但這顯然是為了政治操弄所製造的恐懼,斧鑿痕跡頗為明顯.
但試問:台灣在簽了ECFA之後,經濟真的有更好嗎?
2010-06-29公視晚間新聞(總統:簽ECFA 經濟成長可望達6.14%)---YouTube
(翻開近四年前的新聞報導,當初聲稱簽訂ECFA可以帶來6%的經濟成長,
但反觀今日,卻還在為了保二,保三斤斤計較而奮鬥,不是自打臉麼?
被尊稱為"馬邦伯"(Ma the bumbler)也真的只是剛好而已...)
@又在民進黨一端,以前總以國民黨與中國的交流會賣台,來做為恐懼論述的主軸,
但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化,非但沒有賣台的事實,反而民進黨自身高層也頻頻希望出訪中國,
當初的恐懼顯然不攻自破,於是最新的服貿協議,又讓他們找到了全新營造恐懼的著力點,
不斷的論述著簽訂之後有多麼的可怖,以強化自己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但倘若參酌先前在簽訂ECFA時的抗爭模式,甚至拉遠一點,回到當初連戰初訪中國時的場景,
所有論述和抗爭主張可說是如出一轍,甚至主要的成員與社團都是相仿的.
但試問台灣被賣了嗎?
中視新聞》陽信商銀挺進上海 薛凌:只來觀禮--YouTube
(以民進黨薛凌夫婦為首的陽信銀行,日前也悄悄的到中國設立分部,
不是說開放了服貿會多慘麼?怎麼自己先來探路了...
對此,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鄭文燦,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
最好您們反服貿的理由都是出於經濟啦...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大家心照了...)
倘若大家願意靜下心來,多思考一下兩大黨在近幾十年來的政治操作模式,
就會發現,許多沒由來的政治恐懼,其實都是源自於沒有任何事實根據的虛妄故事,
而目的呢...很明顯的,就是個人或政黨的利益而已,
還真符合了"黨"的說文解字--尚黑...真夠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