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 拉庫馬·希拉尼 |
---|---|
製片 | 邱普拉 |
編劇 | 劇本: Abhijat Joshi 拉庫馬·希拉尼 原著: 奇坦·巴哈特 |
主演 | 阿米爾·汗 馬德哈萬 沙曼·喬希 卡琳娜·卡浦爾 波曼·伊拉妮 Omi Vaidya Parikshit Sahni 賈維德·賈弗里 |
配樂 | Shantanu Moitra |
攝影 | Muraleetharana |
剪輯 | 拉庫馬·希拉尼 |
發行商 | Vinod Chopra Productions |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80%8B%E5%82%BB%E7%93%9C
之前和同事討論到"初戀那件小事"時,同事介紹這部影片也很好看,當時因為工作太忙就忘了,
昨日想說騎室內腳踏車,怕時間難渡就挑了這部電影來看,
才發覺這部電影真的很好看,意義深且貼切。
電影裡的主要三位主角是身處印度國家,剛考上國內排行第一大學的大一生,
但構成這部電影完整度的除了主要的三位主角外,其他的配角如喜好填鴨式教育、愛放屁的Chatur(查爾圖),
功利主義教育的校長以及用金錢、職業來衡量一切的未婚夫蘇哈斯,
其實都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因為主角是身處於人口多且開發中國家,
就如早期的台灣、現在的中國大陸,唸書是唯一可以出頭天的方法,
很多價值觀,例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貧富差距等,
都好像早期台灣和大陸的社會。
Raju(萊俱)
是家境是三級貧戶中的三級貧戶,他的家人希望他可以藉由考上好學校、找個好工作終結家裡的貧窮,
所以Raju(萊俱)一直戒慎恐懼,很害怕自己達不到目標,所以有點神經質常寄托神明畫像及聖戒的保佑,
導演在演到Raju的家人時,總會用黑白畫面呈現,非常幽默好笑 ,
但也道出了貧窮的家庭那種對生活的無奈沒看不見未來的黑暗。
Farhan(法罕)是家裡的獨子,家境比Raju家好一些些,Farhan的父親對他很好,
寧願自己苦一點生活節拘一些,只要孩子好好唸書,順順利利的當上工程師;
當Farhan的父親知道Farhan居然想當攝影師時,心裡雖然衝擊很大,卻也同意他往自己想走的路走。
做了父母才知道,真正的愛孩子的話,不會因為孩子的成就而影響自己對孩子的愛。
其實Farhan的父親很像台灣的一些婆婆媽媽或親朋好友之類
會很在意別人的眼光,會去聽一些親戚說:"呀~唸這個好啦,唸這個有前途"
"XX出去工作幾年了,就買了車和房子"
"什麼,學美術,一個月賺多少錢呀?"
後來Farhan想去學攝影而跟父親講的那段話很貼切,"供我唸書,犧牲自己享樂栽培我的是爸爸你,不是什麼連姓都不知道的叔叔"
想想,我們的生活,尤其是東方人的生活不就常常活在不相干的人的評價下,
一見面不就是打招呼問說:你小孩唸哪裡、是資優班嗎、在哪工作、做什麼,
結婚時問:大小聘多少?嫁妝多少?要辦幾桌?
似乎都不是為自己而活,每每舉動都要在意不相關人的看法,
幾年前日本經濟蕭條,許多被栽員的上班族每天仍得拎著公事包出門,
找一個地方待著,直至下班時間再回去,
也是怕被左右鄰居問起,會覺得沒面子。
Ranchoddas(蘭徹)可以說是貫穿這部劇的靈魂人物,
他一一的點醒劇中每個人迷惘的點,
Raju(萊俱)的恐懼、Farhan(法罕)的懦弱、Pia(佩雅)不願意面對現實,
以及校長(ViruS)錯誤的教育觀點,
當人人都以為Ranchoddas是天之驕子(有錢人的小孩),
功課又好,是全校第一名畢業時,
最後原來他只是真正Ranchoddas家僕人的小孩,
真名叫做Phunsukh,
是替主人家唸書取得足以誇耀的學位,
這也是為何Phunsukh在畢業後並沒有與他的好友們和心愛的女孩聯絡,
因為Phunsukh必須保守這個秘密,直至好友們發掘真相。
--------------------------------
不可否認的,這部電影並不是在鼓勵說為了興趣可以拋棄唸書,
基本上這幾位人物設定皆是在國內名校學的學生,而且是打敗許多競爭者才擠進的名校,
所以基本學識有一定的程度,在未來不論是朝何發展,
基本的工具如語文、數學、表達能力都會幫助自己在職場或生活擁有一份助力,
只要看過 3 Idiots的人感觸都會很深,也會覺得導演點出很多現下社會的迷點,
可是我對於學生時代的Ranchoddas所說的心其實很脆弱,人們要學著去哄它,還滿有感的。
哄著心困難並不是會因此而消失,而是就擁有面對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