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陣子輝達董座黃仁勳旋風式訪問台灣後,台股簡直可說是吃了大補丸,

不但很快的站穩兩萬點大關,近日還在AI類股的帶動下,

直線噴發,攀上兩萬三千點的歷史新高。

端看那些所謂「黃仁勳概念股」一枝獨秀,海納資金的能耐不同凡響,

似乎讓投資客們,找到了不動產以外的新標的。

這波台股熱潮能否持續增溫、抑或只是曇花一現,

攸關的不只是股市投資人的荷包,

其實與當前台灣棘手的高房價議題,也有著決定性的關係。

 

假若政府相關單位能以大數據資料進行勾稽,或會發現,

近年來不動產的不斷飆漲,早先有購入房產者,如今應該都有著翻倍的收益。

然而,這現象不僅僅侷限於不動產,

動產的股市,於2019年站穩一萬點大關後,

只不過區區五年的光景,就翻倍站上兩萬點關卡,

相關個股,尤其是大型權值股(台積電、鴻海、廣達、聯發科等),

有些甚或成長三、四倍皆有,投資效益恐還遠大過不動產。

 

換言之,如果五年前您有一筆資金,您將他投入不動產投資,

其實與投入股市的結果,是大致相仿的。

又股市的交易自由度,還遠大過不動產,脫手相對容易,

從投資工具的觀點而論,應是優於房地產才對。

但為何當前卻呈現市場游資一面倒向不動產的失衡現象,

顯然是動產市場中,出現若干令人不安的風險所致。

 

就筆者的見解,「怕踩雷」、「怕股票變壁紙」……,或許便是箇中原因,

畢竟,不動產再怎麼跌,至少還有個實體資產可以擁抱。

但股市可不一樣,一旦遇到了無良的公發公司,擺明就是要來吸金的,

那可就血本無歸,一切化為烏有,想到就令人頭皮發麻。

 

基此,若想有效的橫平動產與不動產之間的投資權重,

如何有效降低市場的不確定性,

確保公發公司都屬於優質的投資標的,才是重中之重。

 

就筆者的觀察,看準了公開發行具備了「股票變鈔票」的魔力,

現階段甚麼「阿薩布魯」的公司,都汲汲營營的以上市櫃為目標。

在符合金管會相關要件後,發行了股票,開始廣納市場的資金。

然而,這些本該投入營運的錢,很多並沒有如實的進到原有的研發目的,

反而是看中房地產的高獲利,索性直接以拓展規模為由,

大肆購入房產,成為墊高房價的元凶之一。

(箇中手法,猶記得上個月、由黃國昌委員召開的

   「「新政府應落實法人購屋審核機制」記者會,皆有敘明,在此不多贅述,

   有興趣的朋友,可參閱筆者所撰「私法人購屋審查浮濫的冰山一角」一文)

 

基此,假若金管會、經濟部、內政部等單位,能成立跨部會小組

(賴總統昨日不是才又成立三個甚麼委員會的,再成立一個應該不難吧!),

透過大數據的勾稽,找出市場上純粹只是將公發當作吸金工具的無良公司,

繼而正本清源的汰弱留強,大幅拉升優質股的比例,

則人民對於動產的投資意願,也才會顯著提升。

 

當優質股留了下來,接續要做的,就是如何讓各該研發資金能夠穩定的存在,

好開展各項偌大規模的投資項目,而不致於在股民的短線炒作心理下,成為不穩定的游資。

對此,記得新任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首次到立院備詢時,

曾提到目前有在研議股市長期投資戶可抵減相關稅額的規定,不知進度到哪裡了?

假若未來真能順利推動該措施,增加投資人長抱股票的誘因,

讓公發公司的資金得以穩健成長,想要跟進最新科技的創新,才有一搏的本錢。

(橫豎當前「存股」當道,股民為了存未來退休老本,也習慣買了就放著,

   若能再加上稅額抵減的誘因,或可實現

   「公司獲得研發經費,股民坐擁股利分紅,政府展望更高稅額」三贏局面。)

 

綜言之,台灣不動產飆漲,根本癥結在於動產的投資標的太單薄。

看看資本主義的領頭羊美國,輝達、微軟、蘋果……

每家都是赫赫有名,讓人看了就想投資,

相對的,台灣一眼讓人看著口水直流的公司,相對就少了些。

假若能藉由此波AI浪潮的席捲,一舉翻轉動產市場的吸睛度,

讓資金大幅修正,回流到股市投資,

或許才能真正有效的抑制房地產的飆漲,使投資回歸到常軌,不再失衡。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