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校園性侵、尤其是師生之間所衍生的案例,您第一個想及的,是誰呢?
相信答案一致皆指向「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已故作家林奕含。
事實上,儘管本劇未以其為藍本,
但當中所描繪的情節,卻處處看得見林奕含的影子,
包括對貌似誠懇忠良的老師顯露獸行曾經有過徬徨、
父母在事發後選擇息事寧人、長期罹患人格解離症等,
頗有藉戲劇為其伸冤、並企盼莫再有人走上相仿的情境。
儘管立意或許良善,不過呢,端看故事所架構的案件屬性,
說穿了就是個老不休的色鬼老師,
禁不住對青春少女的慾望,公然做出大逞獸慾的違法行徑罷了。
當然,這在過往民風純樸的年代,
老師優良的師鐸光環、加上女學生家屬不希望孩子的未來受到影響,
杏壇選擇以息事寧人的方式處理,乃時有所聞。
本劇在忠實呈現黯然吞下性侵後的各種創傷後遺症方面,詮釋得相當精湛,
這無疑提醒著所有相關當事者及親友們,
真的不要以為絕口不再提及,那道烙印在心底的傷痕就會自動癒合;
往往事與願違的,當您越是不敢去面對,
則創傷就會宛若幽靈般的、始終縈繞在人生的方方面面,
坐實成為再次走出陰霾的絆腳石。
換言之,本劇重現了師道至上、男尊女卑等多重情愫交織下,身為弱勢女性的悲哀。
畢竟,被極盡凌辱的佔了便宜後,加害者還能如此吃乾抹淨地當無事人,
這款的代誌,怎能不讓人忿忿不平呢?
但是,隨著性別意識的抬頭、自我身體自主權的倡導、
以及司法對保護性侵案件處理程序的完善性,
如今遭遇到類似的情事,無論是校方或家屬,
會選擇息事寧人的和解了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因為這坐實的是違法的刑事案件,又何必姑息養奸呢?
所以說,倘若從時代的意義觀之,本劇較為可惜的是,
未能點出校園性侵害的另種樣態、也就是師生戀情下所衍生的逆行。
震驚全國的林奕含案,基本上就是屬於此類型,
本劇若能更細膩的刻畫師生之間的情感糾葛,相信可以更臻經典之林。
當然,我能理解大眾對於林奕含案、檢方調查報告的不以為然,
但回顧報導的內容,事實上林的情況並非單純的性侵害,
而是衣冠禽獸的已婚男教師,藉由文質彬彬的形象,
一步步的揭開少女情竇初開的情懷,承諾並擘劃彼此璀璨的未來。
卻不料當女學生沉浸於找到真愛的當下,夢醒時分,
對方宛若有預謀般的宣告回歸家庭,留下她獨自一人面對,
除了要從甜蜜的情境中走出外,還涉及到妨礙家庭的糾紛,
這才促使其陷落徬徨無助之境,最終罹患解離性的人格。
基本上,學生對於老師,本就存有著多重的情愫,
有點尊重、敬畏、甚或對顏值高的,存有著偶像般的崇拜,
這些都是青春期相當正常的情緒反應,
於是乎,對老師產生愛意,無論是基於何種理由,也並不罕見。
但作為教師、尤其是已婚教師,本身就該秉賦著「絕緣體」的特質,
縱然青春再怎麼美好,也不該利用師生間上對下的權勢地位,
對天真的孩子們祭出感情的攻勢,
為的只是遂行自己原始的獸慾,根本天理難容。
老師,就該有老師的樣子,或許這有那麼點流於道德勸說,
但倘若連這麼點倫理規範都因著當前自由至上的意識而崩解,
那麼恐怕人們賴以維繫的良序社會,也很難繼續如常了吧!
看完本劇後,可以用一句話來完結心得:「對加害者說原諒,談何容易」?
加害者不過就那麼幾分鐘的暴行,卻得付諸受害者畢生的心理創傷,
復以讓家庭一整個陷入愁雲慘澹,賠上了家破人亡的代價。
您說,到底要怎麼去原諒?
想到這裡,腦海中浮現那些廢死團體、屢屢要受害者家屬寬恕的情景,
總說著以暴制暴不能解決問題、也不會比較快樂云云的,就讓人感到無比噁心。
真要說寬恕,也只有當事人有資格,不是嗎?
然而,不放下過往的傷痛,又如何繼續昂首闊步的向前進呢?
人總是不能始終沉疴在往昔的黑暗當中吧!
對此,本劇給出了最佳的解答,
也就是「對周遭的親友寬恕,但無從赦免加害者的罪行」。
家人、朋友,或許在事件的處置上,採取了息事寧人的怯懦態度,
但究其出發點,卻也都是立基在維護自己的權益之上,
既是出忠良善,縱然結果未盡如理想,似又何忍歸咎於他們呢?
劇中林晨曦在解離中所建構出來的另個世界,
基本上就是讓自己猶有第二次的機會,
重新選擇去體察、理解家人的愛與關懷,
藉此讓自己打開沉積已久的心結,回歸到僅存母親的溫暖懷抱中。
至於對當年的加害者謝志忠,沒有甚麼好說的,
就是企盼著有朝一日,會有老天來收拾他。
既然法律制裁不了,那或也只能相信世間猶有天道輪迴,
而相信事實或許如此,因為就連最親密的枕邊人,都想狠狠的掐死他,
死於非命,還是可以期待的吧!
綜言之,本劇堪稱拍出了台劇的新高度,可看性、娛樂性與教育性兼具,
雖然有些梗未盡如理想
(如每個角色都被設定當初怎麼背叛林晨曦,
彷若都十惡不赦似的,但最終其實都還好),
但瑕不掩瑜,始終是近期的完美劇作,超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