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歲月的累積,端看事情的發展,往往不會侷限於單一面向,
畢竟人總是多元思緒下的集合體,
純粹發佛心、抑或存邪念的總是少數,泰半總是善惡交織的存在。
基此,當我們願意走進窮凶極惡的表象,一窺其內心的真實想法,
或才會驚愕的發覺到,
箇中用心何其良善,僅僅錯用了不被認同的做法,
令人雖心生怨懟,卻不忍苛責。
就以長輩們的諄諄教誨為例,基於叛逆情緒的驅使,
總是不免覺得教條式的主張流於八股,是箝制個人自由發展的絆腳石,
屢屢企圖掙脫各種束縛的枷鎖、希冀放膽翱翔天際。
然而,那些教誨真有那麼無謂?
都是憑空捏造出來、用以管教孩子的妄想?
顯然並非如此,其往往是前人真實走過的斑斑血淚匯聚而成的教訓,
希冀透過世代的經驗傳承,提醒後代切莫再重蹈覆轍的徒勞,
長輩們正是出於這樣的擔心,
才會不厭其煩的企盼孩子莫再走冤枉路,
以免落入與自己相同的不完美際遇。
當然,從孩子們的角度來看,初生之犢不畏虎,
對於任何事物皆充滿著無限憧憬,
心下總擁有著「沒試過,怎麼知道不行」的衝動,
認為前人做不到的、未必代表自己就無法企及,
即便會招致遍體鱗傷的結果,也要自己走一回才甘心。
於是乎,諄諄教誨終究是耳邊風,前仆後繼的踏上相仿的道路,
已然成為一種無可逆的宿命,
也唯有到了向來過不去的隘口,才會深覺長輩的教誨所言不假,
但已然無法回頭,只能繼續勇敢往前築夢。
或許能取得的進展依舊有限,但也許對人類文明的發展來說,
能夠往前再邁出一步,就是一種具有價值的成功,
畢竟薪火相傳,一代接一代的開拓未知,
則心下所共同編織的願景,終將迎來實現之時。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由同名的人氣漫畫改編,敘述一間看似幸福溫馨的孤兒院,
宛若與世隔絕的天堂,卻隱藏著令人毛骨悚然的邪惡勾當。
原來,那裡只是人類與妖怪和平協定下的供品飼養場,
按約定得送上活生生的人類,換取妖怪不侵犯的承諾。
誠然,這協議看似悖離人權,但裡頭卻隱藏著幾多無奈,
妖怪的狂亂,為人類生存帶來威脅,
但只要吃上聰明的腦袋,就可恢復理智;
於是,為了讓妖怪時時保持理智,只能不斷以獻上供品的方式,
維繫彼此間的和平協議,藉以保存人類的血脈。
知悉如此駭人聽聞陰謀的三名孩子,決定展開一場搶救院童大作戰。
但當他們勘查地形後,態度卻有所改觀,
原來在孤兒院外,就是陡立的峭壁,
牆壁後頭的那一端是甚麼,一切都是未知。
或說有所擔憂跨出院區的世界會否更美好,
但正義感的驅使,終究還是決定自己出走闖蕩。
就在一行人臨走之際,被眾人視為邪惡淵藪的「媽媽」追了上來,
原以為媽媽要阻止他們逃亡,但卻只娓娓道來自我心路歷程,
敘述著當年也是同孩子們一樣,想著逃出孤兒院的魔爪,
但來到陡峭的斷壁處,就沒有勇氣繼續向前。
這也讓他深刻理解到命運的不可違逆,於是選擇忍辱負重的助紂為虐,
藉以爭取讓孩子的有生之年,過上最幸福的生活。
看著孩子比自己更向前邁出一大步,媽媽最終還是給予祝福,
但往後的造化如何,就沒再繼續演下去了,
就像童話故事般,公主與王子結婚後,是否真的幸福快樂,誰知道呢?
到底犧牲部分人、來換取和平協議的權宜之計較恰當?
還是立基自由人權不可妥協、而持續相互為戰才是真理?
坦白說很難有個定論,
但一個是既知可行的制度,另個則是付諸種種未知的願景,
選擇掌握當下的美好,即便只是虛妄的假象,或仍是多數人寧可忍受的妥協,
這才致使未竟合理的制度,世代的被遵守著。
而勇於衝撞體制的孩子,
乍看像是穩定狀態下的不安定因子,為和平之故得除之而後快,
但人類的潛能總是無窮,
怎能確定他們無法走出戰爭與和平之外的第三條路呢?
正因存在著躁動不安的靈魂,才讓改變看見了曙光,
讓希望始終能夠留存在每個人的心底。
如同電影結局所擘劃的那一幕,
眾人在逃離孤兒院束縛後,集體望向遠方,
指著天邊的旭日,彷彿看見了無限的可能。
未來的一切仍屬未知,險峻的環境或許將朝不保夕,
但只要還存在,就有希望,這是任誰都無從剝奪的人性稟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