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創作天馬行空,幾乎毫無公式可循,
然而,自我喜好卻有著一定程度的偏執,
每個人對於電影都存有不同的期許與想望。
以自己為例,希冀從影片中能縱觀一則敘事的全貌,
即便是藉由鋪梗隱喻的演繹手法,
還是該以讓影迷能夠一窺故事原貌為最高原則。
各種開放式結局,或許留下回味再三的韻味,
但未盡全功的結局,陷落到各說各話的情境,
誠然能夠激起影迷間廣泛討論,卻也足見編導便宜行事的闕漏。
綜言之,試著把故事講白,要不就是藉由清晰有條理的引導線,
埋下無須翻牌的隱藏梗,留待影迷們有跡可循的自我發掘,
才是心中完美電影的形象。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之所以會如是說,截因於本片所帶來的觀影體驗,
開場的氣氛營造絕佳,轉折點也頗具有張力,
讓人們迫不及待的想一窺結局的理路為何,
意想不到的是,接續就沒有了......
一個期欲自殺的女子遇到謎樣的陌生男子,
女子搭上便車,聽著廣播,
卻無意間發覺男子可能是在逃的通緝犯,戲劇張力十足。
然而,接下來就進入到密室禁錮的情節
(建議患有幽閉恐懼症的朋友別看,本片盡諸在密室格局中),
女子醒來後發覺自己被困在緜言不絕的管道世界,
手上還有個倒數計時器,每當時間歸零,
就必須找到安全空間躲藏,以免遭受到各種無預期的死亡考驗。
女子就這樣來來回回,躲過數次死亡追擊後,
來到一間雙面牆皆秀著個人從小到大的記憶畫面,
當中最令其扼脘的,是女兒為了撿球而墜落死亡的苦痛,
望著女兒的虛幻身影,女子終於淚眼潰堤,
直說著對不起,即便希冀同女兒再續前緣,
但也明白那一切都只是空間所製造的假象,不可輕信。
最終,在克服了親情考驗、也付諸懺悔後,
終於來到彷若世外桃源的世界,
女兒在那頭等著她,女子只問了一句:「我死了嗎?」
女兒笑而不答,彼此就這樣的望著遠方的湍水溪流,
準備展開接續的人生篇章。
(以上的意涵,皆是自我解讀,
電影全然沒有任何交代,一整個開放式劇情。)
就我的解讀,
女子應是在遭到陌生男子殺害後,進入到死後空靈的階段,
前往地獄或去到天堂,端賴在蜿蜒不絕空間中的表現,
電影可說是將死亡世界予以具象化的演繹出來。
如同那面記憶牆,與各種瀕死者所分享的人生掠影,樣態上極為相似,
藉由回顧個人生平,檢視此生猶有那些未解的遺憾,
趁著最終審判的到來,端看自己能否有所釋懷。
顯然,天堂就該是個了無罣礙的狀態,
心中猶存對俗世的點滴牽掛,皆無法企及到達彼岸的渠道,
唯有放下生前的各種執念,
諸法皆空的境界,才有體悟清涼地的可能。
而從電影的演繹中,也可明白的了解,
死後何去何從,完全不需要添加任何善惡的道德審判,
懷抱佛心並不會提高進入天堂的機會,
而勇於鬥爭也絲毫無損靈魂純潔無暇的程度,
一切都只需取決個人是否真心為曾經的遺憾有所懺悔罷了。
等同自我的人生自己負責,附加的道德判準根本無關緊要。
如同電影中的女子,幾度為了搶奪安全空間,而死命的將他者往外推,
看似毫無道德感可言,但卻無損最終進入到天堂的資格,
足以證明,是非善惡僅是俗世所建構的枷鎖,
遁入到亡後世界,在乎的,只會是自我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