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漩渦-奪魂鋸新遊戲.JPG

諸如奪魂鋸系列電影,向來並非自己所屬意的類型,

畢竟以極盡血腥之能事,越是變態虐殺越顯現其作品不凡者,

往往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現死亡感官後,

留下的只是一片毛骨悚然般的荒蕪,

恐懼自然餘悸猶存,但卻少了點批判社會性的餘韻。

 

深究每個虐殺行徑背後的動機,

過往總聚焦在殺人魔自我的人格養成,

基於主客觀環境要素的稀缺,塑造出極度反社會性傾向,

繼而才鑄下令人髮指的行徑,

其人或許值得同情,但仍無法合理化其殘暴行徑,

畢竟,同樣處在逆境下的人們,符合社會集體運作特徵者,

仍屬多數,乖誕乃個人莫名的「突變」引致。

 

然而,本片的發想則截然不同,

以更為貼近社會批判的觀點,直臻執法體制的無能腐敗。

或許過程中慘遭獵殺的目標罪不致死,

充其量只是不經意的工作倦怠或忽視,

但畢竟是手中握有公權力的職務,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最終所產製的結果,導致人們感受著極度不正義,

繼而重新畫起漩渦圖騰,

宣告私法正義再度揭竿而起,藉以箝制權勢者的膽大妄為。

 

令人髮指的暴力,相信沒有人能夠容忍,

但血腥殘暴行徑背後所指涉的意涵,才是值得深究的課題。

有時候捫心自問,您或會發覺,當我們觀賞類似的暴力電影,

審度虐殺行為的根據,往往取決於個人的良心。

當您將種種惡行與故事所設定的世界觀鑲嵌思考,

越符合著集體公義性者,則心下的驚懼感受越趨微弱,

反倒不自覺的支持起反派者的制裁作為,陷落典型斯德哥爾摩情境,

則合乎「道德性」的暴力不證自明。

 

基此,乖誕行徑的正當性,始於其背後動機,

一如覺青最愛掛在嘴邊的箴言「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

當體制顯露腐敗欺瞞的跡象,運用看似大逆不道的做法,

企盼喚醒群眾的反動意識,縱然遊走於法律的底線,

但在道德的觀點中,卻是充要且合理的。

 

搭配著時事發想,坦白說,

第一時間想及宅神朱學恆致贈喪禮花籃給時中部長的新聞,

此等行徑正反解讀不一,但顯然作為的正當性與否,

乃取決於究竟政府是否在防疫措施上有所闕漏,

才引致人民陷入人身恐懼的情境。

若有,則師出有名,若無,自然有失厚道。

如同過去向政府官員丟鞋被法官認定為「言論自由」般,

倘若人們對於政府的諸種作為已然忍無可忍,

則祭出極端行徑呼喚多數民意,或也只是理所當然的公民義務。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