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Dr.倫太郎"敘述一名心理醫師診治病患的歷程,
在劇中,由堺雅人飾演的倫太郎,最喜歡告訴病人的口頭禪,
不是"加油!你可以做得到...",
而是"不要再努力了..."
乍聽似乎與自我的認知,有著極大的反差,
畢竟,心理醫師不是都要鼓勵患者正向思考嘛?
不以加油式的口吻來開導,反而要病患不要再努力了,這...說得通麼?
這不禁讓我想起爺爺還在生時的一段有趣對話:
爺爺因著神經壓迫,癱瘓臥床,沒有復原的可能,
那時候,去探望他的人,總是不免俗的要他"加油",要他為再站起來努力.
然而,充滿著幽默感的爺爺,有一回對我們說:
"每個人來看我,都要向我加油,我又不是加油站,是要加甚麼油?"
言談中似乎已對自己癱瘓的事實,有所認知與釋懷,
反倒是認為要他加油的親朋好友們,顯得是那般的無謂...
相仿的,日劇"Dr.倫太郎"所欲論述的,似乎也正是這般的逆向思考.
想想,當你要一個人"加油"的時候,意味著甚麼?
意味著在你的認知中,對方在某方面還是做得不夠好,
因此需要加油,以便努力的使自己符合他人的預期.
換言之,"加油"乃預設在被加油者的某種稀缺前提下才成立的.
然而,從反向的角度思考,如果被加油者才是正確的圭臬呢?
那似乎真正該加油的,反倒是希冀對方加油的人.
就像在第一集中,病患因著遭受公司同事的排擠,而產生焦慮恐懼症,
一般的開導方式,乃勸導她可以在人際關係上,做到更為圓融,以融入同儕圈,
但倫太郎的治療方式不同,在經過一番調查之後,
發現根本的癥結點,是同事忌妒她的升遷,因而才集體聯合排擠她,
在這樣的情況下,病患本人根本沒錯,
則要她因此做出改變,去迎合同事的無良,這合理麼?
基此,倫太郎所做出的治療,並非要患者做任何性格上的改變,
而是希望她能夠更加明白的告訴自己:我沒錯,我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唯有這般堅強的心志,才能夠面對後續可能接踵而來的毀譽與謗議.
端看現下的網路時代,酸民多如過江之鯽,
往往一個論點發表,負面議論也就如排山倒海而來.
倘若在面對這些負評的當下,沒能夠有著堅若磐石的定力,
或許真的極其容易的,就會開始懷疑著自己的論點,
進而焦慮不安,甚至於改弦易幟.
一如先前因網路霸凌所引致的女星自殺事件,情況似乎是再相仿不過了,
也許當時如果有著如倫太郎這般的醫師開導,諸此憾事也就不會發生了.
面對酸民,我想,比倫太郎的診治更為有效的,
就是"認真就輸了..."這句不變的箴言.
所以,不要再努力了,
不要再努力去改變自己,來迎合大眾的期待.
只要自己自認為走在正確的途徑上,堅定地走下去,就對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