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堂弟,四叔的兒子,在用錢觀上非常節儉,
簡直可以說到了那種令人會感到不悅般的摳門.
我一直不明白是甚麼樣的因素,養成了這樣的性格.
但在一次事件後,我終於有那麼點懂了...
記得有一回五叔請我和堂弟到一家高檔握壽司料理店用餐,
五叔好客海派的性格,要我們別客氣,儘量點,於是品嘗了一頓何其豐盛的饗宴.
事後,堂弟對四叔與四嬸聊到了此事,說著五叔很慷慨,餐點隨我們任選,
沒料到的是,四嬸當著四叔的面,脫口說出:
"你也不想想你五叔一年賺多少?而你爸賺多少?哪能比阿?"
(基本上,我一點都不覺得四叔的社經地位,比起其他兄弟,會差到哪去...)
聽到這句話,在對照著堂弟的性格,我忽然便感到一點都不意外了...
當然,我始終相信四嬸的立意是良善的,
她或想要給自己的兒子機會教育,希冀他藉以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但不論如何,用這樣出言譏諷的方式,作為一種身教,我是期期以為不可的.
或可以明白告知家中實際的經濟情況,或可以直截了當的灌輸節儉觀點,
怎麼樣都來得比激將法要強得多...
畢竟,激將法容易在孩童心中留下負面的烙印,繼而成為一道無可抹滅的傷痕,
對其日後的人格發展,鐵定都會是一種潛在的傷害.
恩...那為何提到以上我個人的經驗呢?
主要當然與本片的宗旨息息相關,因為這部電影所欲闡述的,
即是父母身教對於孩子人格發展的關鍵性...
電影敘述一名兩度落榜東大的考生宫原圭介,在女友與父親的期許下,
決定再接再厲的考第三次,然而,就在考試當天,
因著睡過頭的緣故,讓他恐將就此再次落榜.
心急之下,宮原遂打了一通恐嚇的匿名電話,
聲稱考場安置了炸彈,要校方進行疏散,
在疏散之際,讓他得以混入其中,也順利的考進了東大.
可惜,好景不常,他的作為在不久後,被一名宛若無賴的男子田中宏志知悉,
田中藉此要脅宮原,一次次地向他勒索金錢,否則就揚言要告知校方此事,
無奈之餘,宮原只能用錢來息事寧人,因為這學位對他而言,太重要了...
深究其重要的原因,原來在其幼童時期,媽媽無緣無故地離家出走,
他向爸爸詢問原因,爸爸告訴他:"媽媽都是因為氣你成績太差,所以才負氣離家".
(但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嫌棄宮原的爸爸沒出息,才決定找個更有錢的改嫁...)
這句話,顯然一直烙印在宮原的內心深處,驅使他無論如何要考進第一學府,
或許正因著這樣的壓力頗鉅,才讓他出現患得患失,甚至是精神分裂的症狀產生...
試想:孩子何辜?
把夫妻失和,離異的癥結點,怪罪到了子女身上,讓子女從小背負著爸媽離異的原罪,
這樣的心理壓力,是多麼難以言喻的重阿?公平嗎?
但端看我們今日的社會,類似的情境,還少麼?
多少夫妻將婚後失和的罪過,歸咎到了孩子身上,總以為如果當初孩子沒出世,
或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來自於金錢或生活上的壓力,也許就不會失和了...
但可笑的是,孩子沒有選擇權,是父母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
則孩子又怎麼可能會是夫妻婚姻危機的元兇呢?
不敢正視彼此的問題,只會一昧地將過錯推至他者身上,
無疑的,這正是當代社會離婚率始終居高不下的主因吧!
就好像劇中宮原的父親一般,倘若他當初能夠正視自己的無能,
對孩子坦然相告,教導他未來得要出人頭地,才能夠贏得尊重的道理,
也許同樣能夠達到激勵課業表現的效果,
但卻不致於在其心中,烙印下母親出走的原罪,怎麼想都要好上許多吧!
最後,特別覺得結局中的對白,挺有意思,在此一併做個分享:
"出生,學歷,收入...用這種外在的可見之物來評斷一個人的優劣,
以及只能靠這些,來衡量自身價值的社會,哪裡才有希望呢?"
在功利思維瀰漫整個社會的當下,金錢就是一切,結果才是根本,
過程中的美德與良善與否,根本一點都不重要;
如此迷亂之世,真想要守護著"做自己"的一個小心願,
竟是需要著多麼強大的意志力來逆襲,真是天大的諷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