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中文版電影預告片--YouTube
"宿主"(The Host)的原著小說,
是由撰寫著名電影"暮光之城"系列的史蒂芬妮梅爾(Stephenie Meyer)所著,
因著"暮光之城"翻拍電影的大成功,連帶的使"宿主"一片,同樣受到高度的關注.
本片在全球獲得多大的迴響,自己倒是步得而知,
但就個人觀影的心得而言,是感到相當無力且無感的...
基本上,我並不喜歡好萊塢近年來所興起的"末日風潮":
不知和大家所謠傳的,明星們信奉的某某宗教有關...
電影總喜歡將背景設定在地球文明崩解,抑或是遭到外星生物佔領後的世界,
然後就當初人類之所以面臨解體的關鍵因素,
採取相關的抑制措施,以避免新文明再次遭受荼毒.
而在此同時,總會有個高壓宰制下的漏網之魚,
因著迥異於常人的天賦,成為人類寄望的救世主,
最終帶領著人類,擊敗了現世下的強權,重新讓人類回歸往昔的時光.
故事架構聽起來很完美,對人類而言,也頗勵志,
但重點就在於,在人類的新舊政權之間,似乎看不到甚麼根本上的革新,
充其量只不過是從上一個強權,過渡到下一個重新建構的進程而已,
而人類彷彿陷入了一種命定中的循環:
崛起-->鞏固-->傾圮-->滅亡-->再崛起...
永遠都沒有達致恆定幸福的一天.
"宿主"一片,即是落入了上述所提到的末日情境當中,頗令人無感...
電影描繪外星微生物入侵地球的情景,它們沒有自己的軀殼,
因此必須佔據人類的身體,來延續自我的生命.
然而,一個地球人梅蘭妮卻有著與眾不同的體質,當外星微生物寄生在其中後,
她並沒有因此而喪失原有身為人的意志,
反而是與外星微生物共享身體,存在著雙重的心靈空間.
對梅蘭妮而言,她滿腦子所想的,都是找回自己因外星生物追捕而失散的弟弟,
因而在逃離外星殖民基地後,開始在荒漠中找尋人類足跡,
最終找到了倖存人類所躲藏的基地,藉由人類本存有的愛與包容之心,
感動了外星生物,也因此顛覆了外星人所建構的無愛世界.
大抵來說,這部電影與其後所推出的"記憶傳承人:極樂謊言(The Giver)"一片,
就立意上而言,幾乎可說是如出一轍:
"記憶傳承人"講述人類在連年面臨汙染與戰亂之後,既有社會體致崩解,
繼而由幾位先知型的長老,建構了宛若柏拉圖理想國的社會制度,
所有人力配置,皆是"按需要,按能力"分配;
而其中有個特別的職位,稱作"記憶傳承人",
目的乃在將既有體制所掩蓋的,人類過往所有七情六慾的歷史,
予以完整的保留下來,宛若一個歷史資料庫的角色.
最終,在擔任記憶傳承人的主角,逐漸淬發出強烈的愛恨感受與使命感後,
終於帶領著大家,突破長老們"無欲則剛"的統治思維,
重新喚起人類被埋沒已久的感性世界,回歸往昔大地普遍存有的愛恨交織...
相仿的,"宿主"故事下,外星微生物所宰制的地球社會,
同樣是一個不存在愛,抑或是說"愛被刻意隱藏"的世界,
此乃截因於外星人認為當初人類之所以毀滅,就在於愛恨等情感所伴隨而來的災難所導致,
故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所以索性讓所有人都活在一個沒有感情的狀態當中.
儘管最終主角那份包容的愛說服了外星人,讓外星生物願意去了解愛的諦意,
讓地球重新回覆著瀰漫著愛的場域...
好似從此王子與公主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一般,想得真美...
但我所質疑的是:
好吧!就當愛可以突破人類與外星生物的藩籬好了.
但當人人皆有愛,然後呢?
既然有愛人的能力,那接下來的,群體必然會被區分為"愛"與"不愛":
相互有愛的,自然是好,但那些不被愛的群體呢?
勢必"因愛成恨"的感受,就會開始不自覺的油然而生,進而心生怨懟,
當這樣的積怨逐漸達到了臨界點,兩個群體間的衝突,也就可想而知了.
換言之,愛的本質與初衷,並沒有任何價值上的錯誤,
但因著愛的情感而區分出來的群體意識與分野,才是伴隨而來的最大殺傷力.
換言之,儘管電影中,
梅蘭妮重新的讓外星人所統治的世界,再次的找回了愛的感受,
在電影happy ending的完美落幕之後,
誰又能夠去預測著,從此地球就此完美無瑕呢?
循著上述的推論,真相...恐怕是讓人不敢卒睹的殘酷與命定循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