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槍掃射我國漁船,還振振有詞的不願正面道歉,
幾天下來,看著台灣政府的回應力度,真是感到寒心,
從剛開始的"嚴正關切"(就是沒具體作為,還在觀望與調查事實真相...),
終於到現在有那麼一點guts的"限時72小時最後通牒",
並列舉出凍結菲勞申請,召回台灣駐菲律賓大使,
以及要求菲律賓駐台代表協助妥善處理本案的措施.
也許就經濟制裁的層面來看,或有一定的效果,
(希望若菲律賓真沒道歉的話,政府能夠做到已宣示的這些制裁,
切莫又被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工商大老摸摸頭,一整個又龜縮了...)
但沒能在第一時間選擇用強硬的態度,與人民站在同一陣線,
儼然已經失去了大多數人民對於政府捍衛國民安全的決心.
為什麼我會說:沒能在第一時間,在任何調查報告出爐前,
就該堅定的選擇和國民站在一起,一致強硬對抗菲律賓政府呢?
恩...最近剛好在研讀一些關於哲學理論的書籍,
在Michael J. Sandel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當中,
在提到社群主義的時候,舉出了這麼一個例子:
"假設有兩個小孩溺水,你只能救一個,
一個是自己的小孩,另一個則是陌生人的小孩,
救自己的小孩錯了嗎?社群主義認為,沒錯,
因為這是基於共通生活價值下的家庭義務."
(參閱<<正義:一場思辨之旅>>,pp. 252-253)
上述的例子,我們不妨修改一下:
"相同的例子,但加入一個溺水的原因:
溺水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小孩所導致的,
連帶害陌生小孩落水,這時只能救一人,該救誰?
答案會改變嗎?其實不會的..."
甚至呢,倘若將條件改得更為嚴苛,
就算是自己小孩故意推陌生小孩下水,
不慎自己也跌入水中,
身為父母,救人的選擇會改變嗎?
我相信絕對還是不變的...
這就是社群主義所欲強調的團體道德感,
基本上,這樣的論點,個人是頗為認同的.
基此,上述的相仿例證,
用在此次菲律賓攻擊我國漁船的事件的分析上,
說實在的,釐清所謂的事實真相,根本並不重要,
又或者不是身為國家角色者的第一要務,
因為就算是我們的漁船越界,就算是我們的漁船先衝撞,
(更況菲律賓殺害我們的漁民,怎麼說都是執法過當...)
身為台灣領導人的馬總統,
也都該本著台灣人的集體義務,本著捍衛台灣人民權益的責任,
早就該在第一時間,用強烈的外交詞令或具體制裁手段,予以反制.
因為,這已經不是誰是誰非的問題,
而是身為領導人無可逃避的社群責任與道德正確認知.
綜言之,釐清雙方的肇事責任,那是技術官僚需要做的事,
身為國家元首,在乎的是一個態度,一個帶領全民同仇敵愾的決心,
千萬別向車禍鑑定一般,去錙銖計較其中的對與錯,
那只會落入小家子格局,只會是一種理盲.
難得台灣現今藍綠一心,全民有著如此高度的凝聚力,
這儼然就像是最強的威而鋼一般,給予馬政府一致對外的強力後盾,
希望馬政府真心的硬起來,別吃了超級壯陽藥還硬不起來,
那可真是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