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類新聞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上新聞版面了,
猶記得以前印象最深刻的台語教材笑話,
應該就是把"打瞌睡"用"啄龜"表示台語文字,
這種用中國字註解來作為台語文字的方式,
就好似將英文發音用中國字註明以幫助記憶一般可笑.
(最常見的就是用"好肚有肚"來註解英文"How do you do")
當然,欲保存台灣的本土文化,台語的保存與永續學習自有其必要,
但若以現階段的這種學習方式來進行母語教學,
不僅事倍功半,恐怕也會影響下一代對於中國字用語的混淆,
個人認為,如果是為了根本的建國大業之故,
則台語勢必要創立一套截然不同的文字書寫方式,
誠如當初日本與韓國欲脫離中華文化所自創的文字一般,
只有這樣,才能完全的與中國脫節,而有獨立建國的根本基礎..
只不過,就現實的層面而言,中國文字的使用在台灣儼然已經根深蒂固,
又台灣語言的文字付之闕如且沒有太高實用價值的情況下,
要推動一套新的文字語言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母語教學又不能夠以現行的方式來推動,
(現行方式不但學生沒興趣,也某種程度上用中國文字來詮釋台語,
實際上是對於台語之美的失真)
在兩相權宜之下,個人認為,台語教學應該擺脫現行學校教育的呆板路線,
而是應該透過戲劇或藝術表演的方式,
來對人民誘發出學習台語的興趣,
進而將學習台語視為一種茶餘飯後的休閒,
以期在潛移默化的趨化下,達到保存台語文化的目的,
相信這才是比較合宜的母語教學方式.
像是近來有電視台將電影改配台語對白,
以及聲光效果十足的布袋戲演出,
就都是不錯的教化方式,值得政府當局參考參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