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劍奇俠傳三 片段音樂
最近跟著老婆的嗜好,開始觀賞一些大陸劇,
其實本來對於大陸劇並沒有甚麼特別的喜好,
總覺得就肥皂劇而言,
其精彩與吸引人的程度還不如台灣那動輒幾百集的鄉土劇;
然而,當自己真正深入的觀賞之後,
往往都能夠有著一些深刻的共鳴與感觸,
解析這樣的情緒,
原來是它們往往能夠觸動一己的文化頻率,
(恩...我想華人世界的文化,自然非武俠情節莫屬囉!!)
進而與之能夠有著對話的空間,
比較起那些改編自日韓漫畫的偶像劇,
實在要上乘許多了.
而這般屬於自我的文化產業,也才有發揚與贊助的價值.
很明顯的,中西文化本來就存在著差異,
甚或一樣是亞洲,各國之間也有著一定的落差,
猶記得大學時代的國文老師說過:
倘若撰寫"棋王"一書的作者張系國,
抑或是武俠大師金庸的作品,
能夠原汁原味的翻譯成英文,
也許有很大的機會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其中蘊含著華人世界中無窮無盡的俠義精神與愛恨嗔癡.
西方世界,看事情的角度,通常是直觀的理性計算,
但就華人世界而論,對人對事,總有著萬千情愫的糾葛,
就拿最近觀賞的仙劍三而言,
那種愛極卻分離的成全,
以及為了俠情大義而犧牲一己至愛的情操,
顯然就是西方文化下所難以體悟與詮釋的.
記得前幾天,看到教育部提到大學的評鑑標準,
可能逐漸會朝放棄以SCI與SSCI為主軸的標準,
心下其實是喜憂參半的,
喜的是:終於能夠擺脫以西方價值為投稿標的的模式了,
畢竟有太多的社會科學人才,
已經迷失在汲汲營營追逐SSCI論文的迷失中了,
凡是只注重論文點數,強調的只是研究,
而對於自身所處的社會根本毫不關心,
完全失去了研究社會科學的初衷.
但憂的是:制度是人設計的,廢除了一項沿襲已久的制度,
通常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更為嚴苛且不盡情理的新體制.
就像大學聯考一般,在廢除了單一聯考制後,
取而代之的申請入學與推薦甄選,
不但完全沒有如當初所設想的,減輕學子們的壓力,
反而搞得大家必須十項全能,連當個醫院志工還要人情關說,
比起當初的聯考制,完全看不出優在何方...
當然囉!!如果大家真能夠靜下心來好好的思考一下,
建立一個真正可以讓我們的社會科學合乎本地色彩的發展體制,
總還是值得期待的吧....
說個後話,在接觸過幾個社會科學領域後,
發現其實真正具有本土人文省思的系別,是社會系,
就拿寫論文的參考書目為例,
政治與公行等系別,每每都要求要引註很多英文的文獻,
管你有沒有真正詳細閱讀過,
總之引註上去就會讓論文顯得比較有學問,相對也提昇其價值.
但在參加過幾次社會系主辦的研討會後,
發現他們反而是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
論文的重點在於理論建構的完整性,
而絲毫不在乎引註了哪些有名的外文著作,
記得有一次自己在引註馬克斯資本論時,
按著政治系論文的習慣,特別找了一本英文的書目,
結果評論人直接就告訴我:
用大陸翻譯的那一本就可以了,那本翻得不錯....
頓時對於自己的崇洋媚外也感到汗顏......
當然,在為社會系喝采的同時,
期待著這不單是社會系的特例,
也應該是社會科學的通例才是.
總之,找到屬於自我社會的存在價值,
才能夠將文化塑造成一種產業發揚出去,
從近幾年來大陸劇已然攻佔台灣各大八點檔的現象看來,
倘若我們還是東抄西仿,只會搞些灑狗血的爛劇本,
而忘卻了我們最珍貴的文化共鳴音子,
無異於將消費社會下最大的文化大餅供手讓出,
至於喊了好多年的"軟實力",
屆時也將逐漸黯淡,成為真正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