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在結婚當時,耗費鉅資選了近百張婚紗照,
又在訂結婚的典禮上,同時請了攝影師全程記錄過程中的點滴。
十年過去後,大家不妨猜想一下,
哪一樣是我迄今經常會不時拿出來瀏覽的呢?
巨幅婚紗照與厚重的相本,在結婚典禮當日公開讓賓客閱覽後,
一直就放在儲藏室內,期間或曾有過檢查其是否發霉沾黏的想法,
但卻從未付諸行動,始終沒再打開過。
反倒是訂結婚的宴客照片,從拍攝後就存放在手邊的電腦,
每每心情需要紓緩之際,便會秀出來瀏覽一番,
想及婚宴當下的種種甜蜜情景,就覺或得了療癒的效果。
坦白說,從藝術的觀點析之,婚紗照絕對要遠勝於宴客照,
從婚紗配搭、髮飾妝容、場景選擇、到攝影師的運鏡,
無一不是藉由各種專業積累而成,堪稱為作品亦不為過;
而宴客照只不過是依循著儀式進行的流水帳,
業餘和專業間或有技法上的不同,但大抵皆忠實紀錄彼時的點滴。
然而,也正是這個「忠實紀錄」,
引致於觀賞宴客照的吸引力,絕對大過於婚紗照,
箇中關鍵,當屬「故事性」。
婚紗照中的自我,性質像是伸展台上的model,
舉凡攝影師需要甚麼樣的動作表情,照本宣科便罷,
力求的效果是唯美,而非真實,致使照片本身不帶有記憶元素;
相反的,宴客照中的一顰一笑,出於自我人際互動間的日常,
當中沒有矯揉造作,只有真實的情感流露,
多了點故事性的寫真,自然回味無窮。
看著相片中的人物,宛若回到當下的時空背景,
甚麼人講著甚麼話、做了甚麼有趣的事,
好似搜尋關鍵字般,一條條記憶瞬間又陳列在跟前,
那是作為感性人們,最為享受的再回首時光吧!
或許有人認為,現今影像科技日新月異,
影片拍攝工具隨手可得,則照相機是否因此黯淡?
人們是否會捨棄照片、改拍影片呢?
就我的觀點,總覺得照片仍舊無可取代。
誠然,影片原原本本的紀錄下事件的全貌,
但不可諱言的,全貌並不總是完美的,
當中若有未盡完善、抑或存有自我期欲忘卻之片段,
則很抱歉的是,無論經過多少年,再次拿出來觀賞之際,
所有記憶都將完整無缺的重新憶及,心下恐怕五味雜陳吧!
而照片呢,往往紀錄下人們歡樂的一面,
笑容背後究竟有過怎麼樣的掙扎,往往在畫面中被掩蓋,
畢竟人腦的記憶總有稀缺,復以趨樂避苦的本性,
他朝偶然再次拾起照片端看,回憶或許不若影片般精確,
但略顯朦朧下的往昔,都將是甜蜜的吧!
換言之,照片或有紀錄上的力有未逮,
然那份未盡全功的殘缺,卻成就著人們底心下最渴望的圓滿。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中的攝影師淺田政志,畢生所追求的攝影境界,
就是前述所謂「有故事的照片」,從而故事還是用以彰顯家庭的溫度。
生長於和樂融融的家庭,深受著父親喜愛紀錄孩子們成長的慣習,
即便取得專業攝影學位,但用鏡頭為每個家庭拍下甜蜜時刻、
這看來像是業餘人士也能企及的尋常工作,
卻是其始終沉浸其中的職志。
憑藉著獨樹一格的技法,
最終獲得「寫真界之芥川賞」的木村伊兵衛賞,
奠定其個人的大師典範,
從而也重新將家庭元素帶回寫真界,讓照片更增添情感溫度。
至於電影後半段,以日本311大地震的劫後重建為背景,
淺田偕同當地志工,志願從事災民相簿的清理工作,
讓遭到海嘯襲擊的災厄,
不致於沖垮人們心中所構築的記憶防線,
藉由照片的還原呈現,當災民望著逝去親人們往昔的面孔,
畫面中企盼著家人安好的期待眼神,
縱然再怎麼樣的悲傷,瞬間彷彿注入一股暖流,
將自己從絕望的深淵中拉出,給了重生勇氣的救贖。
想像著彼時重大災難的劫後餘生,
對比一楨楨團聚照片所散發的炙熱溫度,
皆讓人們更能強烈的感受到,
那些日常認為平凡至極的影像紀錄,原來何等彌足珍貴。
而也唯有類似淺田這般懂得家庭價值的大師,
才能了解清洗相片這等瑣事,
對災民的心靈重建,是如此舉足輕重。
人生,總得知道自己在做些甚麼,
只要確立了畢生職志,相信自己是朝著對的方向前進,
縱然過程中多所荊棘,還是義無反顧的走下去吧!
一如淺田政志,始終想著當一名全家福攝影師,
抱著一本家人寫真到處兜售,卻始終敗興而歸,
終在作品感動著出版社老闆後,有了出版的機會,
雖然銷售量奇差無比,但其堅持的價值據此受到專業肯認,
最終獲得攝影界最高榮譽。
成功絕非偶然,貴在是否願意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