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小寶很快的來到了懷胎三個月,根據相關的懷孕知識表示:
從三個月開始,胎兒開始有了聽覺,也正是胎教必須開始著手進行的時刻,
為此,我們特別準備了一套音樂集與一本有關胎教的書籍,為接下來七個月的胎教功課奠基.
以下,是自己對於胎教的一點小心得分享:
先前和擔任醫師的妹妹聊過胎教問題,她認為:
其實胎教最重要的目的,只是在於讓孕婦的心情隨時保持著愉快,
因為只有孕婦心情愉悅,則寶寶在母體的胎內也才能夠有較佳的成長環境.
所以說,諸如聽音樂這回事,
重點不在於聽了哪一類型的音樂,而是要選擇可以讓孕婦放鬆心情的音樂即可.
不過呢...從各種胎教的知識統計看來,似乎古典樂與交響樂等較為歷史悠久的樂聲,
相對較獲得胎教的普遍青睞,我想原因應該也在於樂聲本身的柔美程度有關吧!
由於老婆恰好非常愛好古典樂,加上她本身正在修習小提琴課程的關係,
對於小提琴所拉出來的古典樂章,接受度也就更高了.
某一天,在逛Costco的時候,忽然瞥見這一套"小提琴名曲點播100首(Violin Tunes)",
既是小提琴演奏,曲目又多是古典樂居多,當時也就立馬的購入了.
效果呢...我相信是相當顯著的,每每看到進來電視新聞的社會亂象,心情總讓人浮躁難安,
但關上電視,一打開這套音樂集用心聆聽,心情很快的就開懷起來了,
相信對於小寶寶而言,也絕對可以感受到那一份愉悅之情的.
(建議孕婦在孕期最好別看政治新聞,尤其是台灣政治最近只有一個"亂"字形容,
看了新聞,一方面只會心情鬱悶,另一方面,也不免為即將出世的寶寶未來,感到憂心,
而那一些擔憂,其實對胎教而言,絕對都是負面的情緒,應該予以避免才好)
至於胎教的書籍方面,其實林林總總的也不少,但在參酌了一些部落客與親子網站的討論後,
我們決定入手日本右腦教育之父 七田真的經典著作"七田真 最新胎教".
我大致瀏覽過後,我覺得該書和其他胎教書籍相當不同:
其他胎教書,寫得異常的詳盡,大概將您孕期每周該做哪些胎教,
都給按表操課般的羅列出來,可以說是比較實踐型的書籍;
而七田真的這本著作,篇幅不長,也較少寫到實務方面的問題,
而是從比較理論性的層面,涵蓋式的探討著胎教的各種學理依據.
說真的,我乍看這本書的時候,會覺得有種受騙的感覺,
認為好像只是在打高空,然後舉一些讓人覺得相當荒誕的案例...
不過呢,經過和妹妹討論過後,才恍然大悟的發現:
原來裡頭所列舉的情況,的確是有著真實存在的可能,這才對該書的真確性增加了不少信心.
舉例來說,書中提到"胎內記憶"這回事,說著有約莫5,6歲的小孩子,
當他聽到當初母親在懷孕期間常播放的胎教音樂時,不自覺的會有著一種熟悉感,
縱使是第一次聽到,也會有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原先覺得這例子有點扯,但對於這樣的現象,妹妹認為是有可能的,她告訴我:
有些嬰兒當他在哭鬧的時候,如果播放胎教時所常聽的音樂,通常情緒就會安定下來,
又在一些嬰兒專用的音樂鈴中,除了某些音樂模式外,大多會有一個"心跳聲"的模式,
這模擬媽媽心跳聲的功能,目的也是讓小嬰兒可以聽到熟悉的聲音,
進而產生安全感,獲得穩定情緒的功能.
由此看來,這和書中所寫的情況,其實有著幾分的相似,據此增強了該書的實證依據...
綜言之,我覺得這本書或許不會詳細的告訴您該如何進行胎教工作,
但對於增進胎教的相關常識而言,絕對是有專業上的幫助!
總之,胎教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繁瑣,重點還是讓孕婦隨時保持著快樂的心情,
基於母子連心的論據,只有快樂的媽媽,才能夠生出笑顏常在的寶寶喔!!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七田真的書中特別強調:
胎教就和我們平時的教育一樣,也當適可而止,畢竟胎兒在母體內也是得休息的,
倘若您讓他聽著24小時的音樂,想著無時無刻的胎教才是王道的話,
那無異於是"揠苗助長",恐怕反而讓胎兒在母體內的階段就厭惡了學習,那可就糟糕了!
這可是要特別注意的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