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羊男的迷宮在2007年是部頗受好評的電影,

該片當時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化妝,以及最佳藝術指導等三項大獎,

在PTT的電影討論版中也是佳評如潮,

不過記得那時候有看過預告片,感覺上拍攝風格並不是自己所屬意的,

所以並沒有特別留心這部影片.

某一天,老婆忽然心血來潮,說著想看這部電影(大概是看了相關影評的影響),

才將這部好幾年前的電影拿來觀賞觀賞.

 

  

故事其實是採雙線的方式進行,

一線是敘述佛朗哥主政下的西班牙,

某個軍閥上尉與反抗軍突擊隊彼此爾虞我詐的攻防過程.

另一主線則是由少女奧菲莉亞與牧神所建構出的地下城世界為主,

述說著牧神對於少女回歸地下城的三個試煉.

劇情部分就不說太多,有興趣的朋友們,

還是找找影片來看看會比較精彩.

 

說實在的,剛看完這部片子的感覺,

真的有一種難以言語的沉重感,

原因除了是晦暗色系的攝影風格外,

再則便是故事本身著實帶著相當灰暗的影子.

講真的,其實自己對於自我的悟性,還算有著相當的自負,

總覺得任何電影在看過之後,必然會在心中產生或多或少的共鳴.

但對於這一片...看完當下還真是腦筋一片空白,擠不出隻字片語.

後來上網去瀏覽的一些專業的影評文章後,

才不禁的讚嘆著...哇,真是能扯阿...

裡面有很多評論我想連導演本身都不曾想及吧!

 

基本上,許多影評人的評論都將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世界,

以牧神(羊男)對小女孩的三項試煉,作為類比的依據,認為:

1.枯樹下的肥蟾蜍,意味著佛朗哥軍政府腐敗下的軍富民窮.

2.饗宴上的瞳魔,述說著精明如上尉者也會受到間諜的蒙蔽.

3.最終兩個世界則是在羊男的迷宮中交會.

恩...感覺上頗能自圓其說,

但個人直是認為這樣的類比關聯性太弱,而且意義不大,

因為相似的對比,難道是要說明小女孩想像中的虛構世界,

與大人殘忍的現實世界是相仿的麼?這完全沒啟發性吧!

又況現實與虛構的兩個世界最後交會,又能代表著甚麼意涵呢?

  

對於該片,自己倒是有個不一樣的體悟:

由於片中的牧神一遇到小女孩時,便曾經對她說過:

要用三個試煉,來考驗她是否尚未被同化為凡人,

(意味她小女孩必須依舊保有最原初的靈性,

才可能重返地下城國度)

所以說,我會用這三個對小女孩的試煉,來檢驗著人性:

首先,第一個試煉,乃是在她要出席一個重要宴會的當下,

要她到一棵大樹下去剷除一隻肥蟾蜍.

按一般已經經歷過社會化利害計算的凡人而言,

應該會選擇參加宴會而放棄牧神的第一個試煉,

但小女孩選擇接受試煉,所以證明她不同於凡人的功利思維.

第二個試煉,牧神要她經過滿桌山珍海味的饗宴而不取分毫,

按一般凡人的功利化思維,在背後有著更大利益的前提下,

(不論是進入地下國度或拯救媽媽的病情)

絕對是分毫不取.

但小女孩卻相當天真的拿起葡萄猛吃,一副無憂無慮的模樣,

證明了她依舊存有著孩童的純淨與天真.

最後,第三個試煉要她殺了同母異父的弟弟,才能進到地下國度,

按凡人的思維而言,那個弟弟不但害死了媽媽,

與自己之間也毫無情感可言,加上繼父上尉的步步進逼,

照理應該會順從著牧神的指示,

以殺害弟弟來換取進到地下國度的資格.

然而,最終小女孩認為這樣是不對的,

寧願自己被繼父槍殺,也不願意傷害弟弟,

最終反而通過了這第三道試煉.

 

換言之,在上述的三項對比下,

很清楚的,當一個小孩子尚未接受社會化的洗禮之前,

基本上,她的心靈還是偏向於性善的.

(畢竟她打從心裡認為殺人就是不對的...)

個性之所以會趨向於殘暴與兇惡,

說穿了都是受到後天社會化的影響所導致.

 

恩...這是在看過羊男的迷宮後,

自己所看出的一點點導演趨向於性善隱喻的端倪...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