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獻禮的作品,本片從大時代的歷史縱深出發,

藉由劇中四名清華學子在各個時序下的景況,勾勒出大學生在戰亂至承平時期所展現的風骨典範。

片名"無問西東",即是取自清華大學的校訓:"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電影找來了張震、王力宏、黃曉明、章子怡等巨星共同擔綱演出,

或許多少仍流於中國電影一貫褒揚愛國情操的弊病,

但在情節的鋪陳上,對於大學生該稟賦著的應該特質,卻有著精闢的演繹。

 

概括電影所期欲表達的理念,個人認為,

"美德、自由、功利"是每一名大學生都該認知到的三種特質:

@美德:

一種利他的思維,小從無償的幫助他人,大至深明國家大義,都屬於"美德"的範疇。

劇中王力宏所飾演的富家子弟,承繼著家族光宗耀祖的期許,

本應依循著母親的教誨,致力於攻讀學業之上;

卻在聽了一場演講後,毅然決然的選擇投筆從戎,最終為了保護同僚,而奉獻自己的生命。

由此觀之,隨著知識的開拓與成長,當個人懂得從自利進階至利他的美德,

則大學教育方可謂達到其終極的目標。

@自由:

一種隨心所欲的概念,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天賦,應該存有絕對的自知之明,

順著自我特質去盡情揮灑才能,而非受到外在任何因素而有所制肘。

劇中就讀於文學院的文科天才,差點因著時代學習理科的浪潮而隨波逐流,

最後是在教授、以及詩人泰戈爾的感召下,體悟到依循天賦發展的自由真義。

換言之,讀到了大學階段,學子們必須具備著洞悉自我本性的能力,

而非懵懵懂懂的,依循著社會的主流影響志向,最終唸起來顯得鬱鬱寡歡而不得志。

@功利:

若說唸大學非為了經濟利益的理由,我想也太過陷入到泛道德的空談。

功利,自然也是求學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驅使著自我前進的動力,

但與未曾有過高等教育薰陶者所不同的,大學生必須建基在前述"美德"與"自由"特質的基礎上,

復行思考如何從中汲取功利,才是知識分子所應該展現的風骨與高度。

三者間的衡平,或許不容易達致,但話說回來,大學教育本就不是個容易的學程,

如何在當中求取最適,當然就是來到高等學府所應該培養的訓練吧!

 

回過頭來,以本文所列舉的三項特質,檢視當下台灣的大學教育,頗感到不勝唏噓:

"美德"完全不用談了,現今凡是提到道德層面的規範,

一律都被視作對個人的制約,甚或可能被看成是威權、愚民教育的復歸,

對於國家,完全不再存有自發性的忠誠可能。

"自由"也顯得蕩然無存,在種種產業趨勢的導引下,對於科系的選擇,

早已不再順著自身的稟賦,純然只從未來的發展作為依歸。

換言之,三種特質,現下僅剩"功利"一項,將大學完全等同於職業養成場域,

一切都只是為了將來的職場預作準備,再無其他。

當然,並不是說"功利"取向不重要,而是當衡平的特質有所偏頗,

終究將對於整體大學教育的質素,產生長遠未知的負面效應。

甚麼樣的負面效應,無法有個具體的描繪,

但大家不妨捫心自問一下:

您對於現在大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特質,真的滿意嗎?

比起過往,真有比較優嗎?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