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亞曼達賽芙莉(Amanda Seyfried)的作品,

(近來挺喜歡這位演員,總覺得只要有她演出的電影都值得一看...)

"給茱麗葉的信"可說是自己看過的愛情小品電影中,整體表現得最為傑出的一部.

光是整部電影皆在義大利拍攝,得以一覽南歐的地中海風情,就已然值回票價了.

 

  

故事乃敘述一對度蜜月中的情侶到了南歐的義大利,

其中,未婚夫維特乃是一位義大利餐廳的主廚,

此行到義大利乃是為了尋找適當的入菜食材,

因而整個行程都在忙碌中度過,而冷落了其未婚妻蘇菲.

蘇菲在失望之餘,來到了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相識地--維洛納,

在那裏有一座愛情之牆,每每情侶到此都會將自己的心事貼在其上,

原來是當地有個專門回覆這些心事信件的熱心團體,

蘇菲加入了他們回信的行列,

並在無意中發現了一封50年前的塵封信件.

信中敘述著自己當年因著沒有勇氣,而放棄追求當時的所愛,

為此,蘇菲回覆了她的信,並鼓勵她現在應該勇敢重回舊地尋找最愛,

沒想到此舉真的讓當時的信件主人克蕾兒鼓起勇氣,

遠從英國重回義大利,尋找自己心目中的羅密歐--羅倫佐,

據此也引出了整個電影的主要架構....

 

就這一片的觀後感而言,我覺得正如羅倫佐所說的:

"愛情,從來都不晚"

(When we are speaking about love, it's never to late),

想表白的,曖昧中的,或偶然憶起曾經鍾愛的.....

其實只要一份衝動的傻勁,任何時間的追尋,永遠都是值得的.

很多時候,恰如蘇菲寫給克蕾兒的信中所言:

對於愛情,我們經常會給自己太多的"what"或"if"等疑問,

一直想著被拒絕了該怎麼辦....

抑或是這樣繼續追求的後果是甚麼.....

想到後果,想到成功與否,基本上乃是一種算計,而非愛情,

之所謂"愛情是盲目的",它盲的不僅僅是目,而是心,

既然心都可以是盲的,那又從何這算計式的愛情呢?

向來真愛便是"無懼",只要自己無愧於心,勇於追求,

或最終結局之不完美,試問糗個一次半次的,又何妨呢?

 

  

我覺得這部戲的鋪陳層次分明,

背景在於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傷心地,

他們錯過了最愛的彼此.

引出了克蕾兒儘管在年華老去之後,

還是希望在僅有的歲月中,能夠與自己最愛的羅倫佐相依,

他們雖然浪費了大半歲月,但起碼在人生逝去前得以相守,

算得上比羅密歐和茱麗葉幸福不少.

又更進一步的,蘇菲與克蕾兒的孫子查理,

則是更為積極的愛情表現,放開了身分上的枷鎖,

隨著自己的心之所向,勇敢去愛,

回應了蘇菲在信中自己所說的:

"但要是妳覺得那是真愛,那就永遠不嫌晚;

如果曾經是真愛,為何如今不能再續前緣?

妳需要的僅僅是:順心而行"

(But if you felt then was true love, then it's never to late.

If it was true then, why wouldn't it be true now?

You need only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這段話,為蘇菲自己的愛情,也為全劇,做了最完美的詮釋.

 

  

PS:當然啦!愛情電影難免流於夢幻,

其實,回頭想想,會不會劇中蘇菲與查理的愛情,

只是一時情境之下所催化的短暫浪漫呢?

畢竟她的未婚夫維特本來就是個超認真的廚師,

當初她會與他交往,不也是喜歡他對工作的執著態度麼?

為什麼維特依舊,但蘇菲卻不再迷戀了呢?

昨是而今非,

一樣的人事物,卻有著不一樣的心情,

究竟那是真正找到了真愛的表現,

抑或僅僅是為自己的見異思遷,找尋個合理的藉口罷了....

 

呵呵...當然囉!當浪漫愛情故事回歸到了現實的框架下考量時,

似乎也就不復電影中的浪漫神話了,

這或也是電影與現實中,永遠無法重合的距離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