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_IMG_DSC_0003

nEO_IMG_DSC_0004  

 

 

相關"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文章:

http://heartinkstone.pixnet.net/blog/post/28881424

Michael Sandel <<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導讀兼心得文

http://heartinkstone.pixnet.net/blog/post/72578392

2012 文化部 國際大師人文講座 Michael J. Sandel 來台演講 心得文

http://heartinkstone.pixnet.net/blog/post/73633826

 

中譯本書名: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原作: 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作者: Michael Sandel (邁可.桑德爾)

 

  

因著對於上一本"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肯定,

當初在這本書上市之前,就已經先行預購了英文版本,

記得剛收到書的那時候,覺得該本書的英文讀起來相當輕鬆,

可說是淺顯易懂(大概是純美國人寫出來的關係...),

不過大概讀完第一章後,由於太忙的緣故,就又晾在一旁了.

前幾天偶然經過大賣場,赫然在圖書區發現了它的中文版已經上市,

儘管告訴自己要閱讀英文本,但還是不爭氣的買了中譯本.

呵呵...唸起中文果然超順暢,約莫兩天的時間就全部閱畢了,

整個超有感觸的,尤其是搭配上現在貧富差距擴大的現實背景,

就更加再貼切也不過了.

(原則上,貧富差距的急遽擴大,並不是台灣的專利,

在美國,乃至於在全世界各個國家,

其差距往往都較台灣要更為誇張...)

 

作為一篇導讀性的文章,

自己在本文中嘗試透過論述作者桑德爾(Michael Sandel)的哲學立場,

來貫串這本書的中心思想.

就政治哲學上的分野而論,

Sandel泰半被大家歸類為"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下的一員,

所謂的社群主義,簡單的說,迥異於個人主義的思維,

其認為社會下的各個成員並非獨立存在,

而是將社會視作一個整體,

個人彼此相互間,乃是整個社會有機組成的一部分.

在閱讀此書之前,先行有著如是的認知,

應該就可以明瞭其中所舉出的種種例證.

 

在書本的內容當中,Sandel教授舉了相當多的例子,

來描述當今社會幾乎任何事都能夠用錢來買,

包括遊樂園的fast pass(不用排隊的快速通關券),

額外支付道路費,讓自己下班時有暢快的道路可通行,

不用排隊,優先看診的醫療服務....

這些例證,都在在的告訴著我們:

"這個社會只要有錢,就彷彿有著一道無形的界線,

分野著富裕與貧窮的兩個世界."

  

但這問題在於甚麼呢?在於社會大眾的經驗分享問題.

對於社群主義者的觀念而論,

他們認為社會之所以存立,乃因為大家分享著共同的生活經驗,

如排隊的經驗即是其一:

在過去,不論個人富裕或貧窮,

到了遊樂園,想要玩熱門的遊樂設施,一樣要與大眾一起排隊,

下了班,同樣要和下班人潮一起體驗塞車的痛苦,

醫療看診,乃是按病情的輕重做優先考量,而非金錢多寡,

太多太多過去能夠用公平方式對待的,

今天都能夠用錢來改變這一切.

這會造成甚麼樣的後遺症呢?人們的生活經驗階級化了.

過去是一個整體的社會結構(因為大家有著共同的生活經驗),

現在卻循著財富的積累程度,分野出了貧富兩個世界的區塊,

彼此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體驗著迥異的生活經驗,

久而久之,無形中也將社會一分為二,

也因此有了對立的面向,導致了今日頻仍的貧富間的鬥爭,

顯然的,這對於社會整體的發展,是毫無幫助且有害的.

 

綜言之,Sandel基本上或不認為在現在金錢至上的世界中,

已經沒有甚麼是金錢所買不到的事物,

(就像他在後面提到的,你想要增加自己在臉書上正妹好友,

來提升自己的交友熱門程度,也有專門的公司在執行這樣的業務,

只要您願意花錢...)

但當金錢與市場的邏輯,運用在許多的事物上的時候,

您總會打從心底的認為:"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而這...就是他書本副標所謂的"市場的道德侷限"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對此,其舉出一個送禮的例子,

他認為從經濟學家的效用極大化而論,其實最好的禮物,

就是給對方一本金錢,讓他自己去購買想要的東西.

畢竟只有自己最明白想要甚麼,

縱使在了解對方的人,其所選購的禮物,

還是會與自己想要的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差...

然而,試問有人會這樣做麼?

在浪漫的情人節中,

給情人一筆錢,要她自己去買禮物,這像話麼?

也無怪乎sandel就提到一位經濟學家對此說道:

除了我腦中的經濟理論告訴我應該送錢之外,

我身體的其他部位都抗拒著這樣的想法....)

 

  

換言之,我想正是在經濟與量化至上的時代,

Sandel想要論證的,或許是想告訴大家:

也許道德與哲學是無法量化的,

但非量化的事物並非代表不存在,

其實很多的道德規範,

還是深深的存在於我們的心中,

而這正是整個社會化下的真實寫照.

既然人們無法獨立於社會而存在,

那就應該要融入整體的社會生活,

而不是企望從共同的生活當中分野出來才是.

 

恩...在看過Michael Sandel的兩本著作後,

才深刻的體會到過去碩士班時代,

自己哲學啟蒙導師江澄祥教授的一席話:

他認為哲學的研究不是要大家關在象牙塔中,

搞一些或許連自己都不見得懂的話語,

如果能夠用生活化的例證,

來點出哲學的理論並析論之,

才是最至高無上的知識.

Sandel教授不是的用例證來述說著理論,

不但生動有趣,而且切實的談到了哲學的精髓,

這才是高竿...

 

其實讀過這本書後,真的還頗有感觸的,

這篇文章只是自己雜亂無章下的導論淺談,

自己打算將來有時間的話,

會分章節的來探討其中一些有趣的議題,

敬請有興趣的朋友們拭目以待囉!

也期待閱讀過該書的朋友,能夠不吝留言一下,

交換一下彼此的讀後心得喔!^^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