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兩性指南.JPG

超擬真的A.I.機器人如何蛻變成真實的人類,

迄今仍是科學家們所致力研究的待解問題。

然而,經過相關電影的演繹,各方立論的匯流之下,

似乎導引出一個哲學層次上的指涉:

"唯有當人工智慧得以擺脫既定程式排程的井然有序,

 藉以讓思考更為渾沌、更趨隨機性的無法預測,

 則其在意識界定上,才可堪稱為是具備真實性格的人。"

 

至於如何達致這樣的境界,

不同電影下的想像,則提供著視角差異化的解答。

就本片而言,透過人工智慧自我否證的歷程,

去窮盡記憶儲存空間中的所有情境,

在退無可退的窘境之下,啟動自我毀滅的程序,

自此才能擺脫附加在其上的人為因子,

蛻變成為具有血性的人類存在。

儘管人性在這樣的自爆過程中,

僅僅是宛若曇花一現般的乍現,

誘發的同時,瞬間也就隨之毀滅而消逝,

但對於箇中相關人的情感層面而言,

那份彼此間存在著的愛,卻是真實且永恆的。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太空人Milutin在執行太空任務的同時,

為免其在執行勤務中有所情緒上的波動,引致影響任務順利進行,

於是搭配一名機器人Nimani伴隨其在太空船中,

隨時透過設計好的情緒控管模式,來紓緩Milutin的心情。

因著Nimani是根據Milutin的偏好客製化製成,

讓Milutin一見鍾情,在登上太空船的初期,

就開啟一連串的性愛模式,在Nimani身上極盡所能的循求歡愉,

甚至以強暴的行徑,來滿足其對於女人的獸慾。

 

繼而,隨著兩人相處日深,Milutin對Nimani也動了真感情,

開始有了將其變成真人的期待。

於是,Milutin設法卸載了讓Nimani得以運行的作業系統,

使她的行為不再根據既定的程式,

僅僅剩下曾經與人類實際互動的經驗,儲存在資料庫當中,

成為其可茲依循的僅有資訊。

但卸載的結果,讓Nimani不再事事順從Milutin,

這讓Milutin反而陷入一種抑鬱的情緒之中。

眼看著Milutin悲傷卻絲毫使不上力的情況下,

Nimani掃描了自己過往的交往經驗,

發現沒有相應的行為參考可供依循,最終僅能啟動自爆模式,

在完結自己之前,流下了象徵變成真人的一滴眼淚...

 

電影的發想劇情頗佳,起初看似在進行一場關於人類本性的試驗,

諸如在沒有任何前提預設下,具有主宰性的個人,

將如何去處置宛若奴隸一般的異性機器人。

但可惜的是,隨著故事的進行,情節似乎越趨虎頭蛇尾,

讓電影回歸到人工智慧如何進階至真人的實驗,流於泛泛之論收場。

儘管如此,片中對於人工智慧的分野,還是頗具有新意,

其將人工智慧區分為二:

一是程式設計師所預載的作業系統,

提供其外顯行為的排序之用;

另一則是人工智慧在歷經與人類互動交往過程中,

所自我彙整的經驗資訊,用以建構自我的人格觀,

使其更像是人類般的存在。

但不論如何,前述的內外兩種記憶儲存,

終究都是分門別類的排程,縱使獲取了再多的樣本數據,

也都擺脫不了既定流程的命定。

唯有在發生無可匹配的情境之後,

當作業系統喪失,無法將之儲存為新的經驗,

又其在經驗資料庫中遍尋不著相似的人格反映時,

自我否證質疑的結果,才能讓機器秩序從此崩潰,

迸發出屬於人類的真實血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