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張天志.JPG


在深入講述電影之前,不妨先說點與之相關的題外話:

基於中西文化上的差異,在收受禮物的時候,

明顯可以看出箇中的差異:

華人總喜歡表現出一副謙遜貌,在拿到禮物的那一刻,

通常不會當場打開,而是在表達感謝之意後,

私底下再拆封,並暗自評價禮物的適用與否。

相反的,歐美人士向來較為直來直往,

禮物一到手,總習慣性的順手打開,

且會在贈禮人的面前,表達自己對其優劣的感受。

 

如是的文化差異,不僅僅表現在贈禮,

舉凡各種社交場合,諸如宴客一項,尤為明顯:

華人縱然準備了滿漢全席,尚且會對客人說著:招待不週;

而洋人則認為既然有心宴客,當然要準備充足,

咸會以"豐盛饗宴"來自評桌上的餐點。

箇中的差異,基本上也完全的表現在武術的領域...

 

華人總是將謙遜作為一種美德,

於是乎,即便贏得了江山,還是得以"謙卑謙卑再謙卑"來自許。

武術的場域中亦乎如此,越是宗師級的人物,越是怯於出手,

總覺得大師就該端坐在殿堂之上,最好不要落入江湖的紛爭之中,

才能體現出一己的武學風範。

如此"不沾鍋"的隱士風範,問題的癥結點在於:

其實自己是有能力改變些甚麼,但卻不去作為,

往往必須等到了山窮水盡、盟友一一犧牲之後,

才恍然大悟的認知到:該是出手的時候到了...

自此能力才頓時覺醒,重拾往日身手痛擊對方,

最終再度獲得眾人的褒揚,而後繼續遁世,

等待著下一場大魔王對決的到來。

這便是我所認識下、武學宗師電影一貫的戲路。

 

換言之,反過頭來思考,

倘若所謂的宗師,能夠早一點放下與世無爭的執念,

在夥伴們尚且都還健在的時候,

便運用自我修練有成的絕世武功,

與接踵而來的惡勢力對抗,

則或許接下來的種種悲劇,根本就不會發生。

顯然,一切似乎都是宗師們心中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在作祟,

彷彿心魔一般的,禁錮著自己的神功,也侷限了個人的生活,

過著一生清苦的日子,只為了博得一代宗師的美譽,值得嗎?

 

對,就做!

對的事情,就該堅持的去完成!

根本不需要去忌憚任何自我框架或許諾,

做對的事情,主動出擊絕對要遠勝於被逼著出手,

相信這一點,應該是劇中張天志在最終決鬥的時候,

讓詠春拳重出江湖的心念吧!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張天志(張晉 飾)在閉門挑戰葉問落敗後,收起了拳館,

也決定不再使用詠春拳,一心只想當個平凡人,

帶著兒子經營一家雜貨店,生活顯得清苦卻也簡單。

某日在市集中,因出手相救一名女子茱姐,

而得罪黑社會的少東傑少(鄭嘉穎 飾),

因此讓自己雜貨店被燒毀,父子倆只能棲身在茱姐兄長虎哥的歌舞廳,

張天志還當起了巡場的保鑣。

但傑少卻未罷手,在虎哥與張天志揭發其聯手洋人販毒的罪行後,

讓傑少備感威脅,先是殺了虎哥未婚妻殺雞儆猴,

更聯合洋人栽贓虎哥涉嫌販毒,讓虎哥因此身首異處。

虎哥的死,激起了張天志的武魂,

在與洋人首腦(星際異攻隊  巴蒂斯塔 飾)的大決戰中,

普通招式皆使不上力後,決定讓自己最擅長的詠春拳重出江湖。

(當下奏起了葉問的主題曲,某種程度象徵著武學的世代傳承,

 相信會讓系列做的影迷,感動在心。)

畢竟是做對的事,也無須再謹守著當年決鬥後不再使用的諾言,

憑藉著詠春以柔克剛的特性,三兩下就解決了對手。

決戰過後,隔日清晨,張天志一如既往的拎著豆漿油條,

與親愛的兒子及茱姐,一同平靜的享受難得的早餐時光。

 

小評電影,就場景而言,徹底復刻了英國統治下的香港景況,

仿古的霓虹街頭、黑袍黑帽的黑道份子、以及貪婪無能的香港警察,

將觀眾完全帶回到那個記憶中的陳腐時光,復古氛圍極佳。

其次,在武打動作的設計上,也著實讓人驚艷,

一場黑夜街頭在牌坊之間的黑幫械鬥,看得是讓人驚心動魄,

高低跳躍的動作,頗富有當代跑酷的美感,

更不免令人懷念起昔日黃飛鴻系列中、竹竿搭建擂台的武打情節。

另外,張晉與楊紫瓊之間的對手戲,更是無比精彩,

不論是酒吧間相互把弄著酒杯,抑或是兩人正面對決的大廝殺,

楊紫瓊手起刀落之間依舊犀利,完全還是當年那個余秀蓮的範兒,

喜歡欣賞其武打動作的影迷們,千萬別錯過本片。

(比較可惜的是,本片未能找來"葉問本尊"甄子丹客串一下,

 如果能安排其在張天志最終決定再次重拾詠春拳的當下出場,

 相信會讓整部電影更加經典。)

 

從近年來的武打電影,對其發展的趨向,多少也看出一些端倪:

過去的英雄,總是自顧自的修行,完全像是不食人間煙火一般,

好似只要練功就能活了,彷若置妻兒家庭於不顧,

抑或是在電影篇幅當中,所站有的戲份極少。

但隨著時代的更易,也許宗師多少也得像政治人物一般,得接地氣,

於是乎,在英雄的身分之外,逐步加重了作為父親的角色比重,

讓他們更像是真實的存活在世界當中,而非只被奉在殿堂之上。

顯然,這樣的轉變,是自己所樂見的,

畢竟,"大俠都怎麼掙錢?如何生活?"等疑惑,

相信是身為武俠迷的共同問題,

在逐步接地氣後,諸此疑惑頓時迎刃而解:

大師們在武學造詣臻至巔峰之際,

生活上甚至比起你我還要更為清苦呢!

(由此想想,其實大家也沒那麼魯吧!)

 

當然囉!電影多少還是帶入了不少陳腔濫調的刻板印象,像是:

@香港警察迫於英國統治的淫威,總是助紂為虐的欺負自己人。

  (看來香港也需要來個轉型正義委員會,

   立個除垢法來清算一下這些人)

@大慈善家一定是做黑的,捐獻的目的是用來洗白自我形象。

  (聽說貴婦奈奈捲款之後,還捐錢給慈善機構,

   大概就是這個概念吧!)

@大企業之中,必然會浮現繼承權的爭奪戰。

  (這個應該不用舉例了,

   八點檔肥皂劇與社會新聞幾乎天天上演)

@洋人一定都是窮凶極惡,用以帶出仇外的民族情緒。

  (這點已成為武打劇的基本配備,

   不知是否與中國的意識型態有關。)

 

最後,謹以張天志的一段話相互勉勵:

"總是自以為可以放下過去與功夫,

 但在心裡,其實從來都沒有放下過。"

當自己對一項志業達到了一種偏執的地步,

彷彿就成為一種使命。

邁向宗師道路的唯一作為,

不是盡其可能的去隱藏能力,

悖離自我意向的違心選擇,那終將是一種錯誤。

真正該做的,是確立了在對的道路上邁進的前提下,

盡情的去展現卓越的能力,才能了然於胸的無愧於心,

名符其實的成為一代宗師。

 

延伸閱讀:(相關葉問系列作影評)

葉問2(Ip Man2)--德高望重才是最高 (20110611)

葉問3(Ip Man 3):不爭之爭,堪為宗師風範(20160328)

葉問:終極一戰 (Ip Man: The Final Fight)--不沾匠氣的大師風範 (20130331)

一代宗師 (The Grandmaster) -- 武道的巔峰,在於平凡 (20130207)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