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猾的保姆.JPG


電影劇情的發想,幾乎已經不再有範疇上的界線,

好似甚麼樣意想不到的情節都有可能發生,甚麼都不奇怪。

然而,在此同時,有些既存的角色設定,

卻始終停留在往昔的刻板印象當中,

儘管屢屢在電影中現身,但角色的種種舉措,卻幾無二致。

其中,居家保姆一角,便是例證之一。

 

電影所塑造下的保姆,其身世必然令人存疑,

若不是從精神病院走出的,要不就有著父母早逝的悲慘際遇,

打從第一印象,就先設定促使其作出乖張行徑的鋪陳。

繼而,不論其有心或無意,進到家門後,

勢必會同男主人(有些亦可能是女主人)之間暗生情愫,

進而出現大膽偷情、縱情去愛的戲碼。

最後,在食髓知味、認定自己已佔據優勢之後,

展開一連串鳩佔鵲巢的恐怖行徑,粉碎雇主一家的天倫之樂。

 

以上,這種看似再尋常不過的情節,

看在了真實從事居家保姆的從業者眼中,實不知是做何感想呢?

當代很喜歡以"歧視"來控訴一己遭到異樣眼光的差別待遇,

則如此將保姆角色刻板印象化、一概將之視作蛇蠍的設定,

難道不算是一種歧視嗎?

 

類似的角色歧視,乍看問題不大,畢竟影劇終究是虛構的故事。

然而,當一而再、再而三的相似設定,

致使角色本身帶給人們的印象刻板化後,

彷彿傳遞給相關人等錯誤的訊息,

直覺認為該角色必然存在著某些特質,

則後續諸如輕浮、騷擾的舉措,也就容易隨之而來。

 

就好似近來"豆導"鈕承澤導演所涉及的性侵案件,

經過其與律師的沙盤推演後,已經從原初的純粹強迫性的侵害,

轉而定調為認知不同下的男女朋友關係,

某種程度暗指著女方亦有傳遞好感訊息,

才會在會錯意的情況下,一時迷亂了方寸。

端看著事件發展下來的網路風向,在鈕承澤的說法出爐後,

儘管罵聲仍然不絕於耳,認為解釋乃是一昧的推託之詞,

但不可諱言的,

認為是互有曖昧、只是價錢談不攏的網友,也逐漸的增加中。

究其原因,泰半與類似的劇組人員或小演員角色,

在相關劇集當中,總是以不擇手段的搏上位形象登場,

引致於用"身體來換取演出機會、未果便告對方性侵"的說詞,

即便是再怎麼荒謬,終究還是會有人願意相信,

能說這樣的角色歧視不嚴重麼?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劇情相當簡單,居家保姆在與男主人偷情後,

原以為從此得以獲得對方的溫馨擁抱,

卻不料男主人對她只是尋求一時慰藉,有意與之疏遠,

這讓保姆相當不滿,看似存有著報復的動機。

恰巧,在此同時,幾個與男女主人結怨的角色,

紛紛遭到殘忍的殺害,原以為是保姆所下的毒手,

但最終情節大翻轉,兇手是女主人,

而動機在於捍衛家庭,並想著藉此栽贓嫁禍給保姆。

怎知保姆早在客廳安裝了監視器,

女主人出入的時間與服裝,被完整的記錄下來,

成為鐵一般的犯罪證據。

 

這個結局挺有意思的,算是個大逆轉,

然而,其也再次的點出一個現實中的現象:

女人面對著枕邊人的出軌,往往總是選擇原諒另一半,

仍然願意與之繼續重歸於好,但對於引致家庭風暴的小三,

則頻頻上演著"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戲碼。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