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殺國度.JPG

專屬於獨立電影人的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

屢屢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自己概括參展影片的風格,電影素材的選取,

多半發想於日常生活的瑣事,看似平凡無奇的小人物互動,

當其在涉入社會與道德規約之後,箇中的衝突點遍逐漸聚焦,

從而在體制遭到徹底顛覆的過程中,窺見新秩序建構的想望。

在許多電影的宗旨上,都存在著新興社會運動的影子,

尤其是性別平權的議題,更是經常成為其創作的發想。

 

就本片所期欲突顯的問題意識,

可先從台灣現階段正在進行式中的性別平權運動作為對照,

或可精確的掌握本片所期欲探討的問題意識。

先談談第一個場景,在爭取性別平權的大遊行中,

經常可見穿著各式各樣被社會普遍認為是"奇裝異服"的裝扮,

不少人甚至僅裹著丁字褲,就堂而皇之的上街參與遊行。

倘若該現象存有民眾觀感的調查,

相信認同的比例,可能會相較於支持性別平權要低,

畢竟支持性平者,未必會認為需要如此衝撞社會價值觀的方式,

才能達至爭取基本人權的目標。

然而,對箇中當事人來說,如何打扮自己,那是個人的自由,

即便穿到了公共場域當中,也不該被用以異樣眼光對待,

因為這該是人權保障的範疇。

顯然,這是個人權利挑戰社會規則的情事。

 

相仿的,同樣是出自於性別平權的爭霸戰,

本次提案捍衛婚姻價值、以及同性婚姻立專法的愛家團體,

當中幾位代表性的人物,卻先後傳出有悖離道德的不倫戀。

事件經報章雜誌披露後,當事人不置可否,

認為屬於私領域的個人感情缺陷,

不該被用作攻擊其傳統價值的主張,兩個問題當被分開看待才是。

儘管如此,社會集體對之貼上了負面的標籤,

成為既定而難以撼動的印象,連帶的對其倡議的理念,

多少也因此蒙受了厚重的陰霾。

毫無疑問的,這是社會道德反噬個人自由的情境。

 

上述兩則案例,即是個人生存在社會之中皆無可避免的境遇:

個人,具備著雙重性的角色,

在個體私領域內,角色宛若一齣獨角戲,

您或可遂行一切自己希冀從事的舉措,

即便事件本身有多麼離經叛道、怪誕離奇,

只要關起門來自我享樂,沒有任何外人得以置喙。

然而,在集體公共領域內,個人角色不再由自我主宰,

而是社會以各種特徵要素為依據,

塑造出自己所應該扮演的角色類別;

在此情境下,個人不再隨心所欲,

而是必須照本宣科的,完成社會規範所執導下的偌大劇作,

重點在於忠實演繹劇本下的角色,

一旦任何無厘頭的自我意識顯露,都將免不了遭受到強烈的責難。

 

兩種角色本該並行不悖,自在的於雙軌之間轉換,

沒有預料到的是,隨著社群網絡的紮根日深,

個人領域當中才會出現的二三事,經由雲端與分享功能,

一一的傳播至公共場域內,屢屢成為社會集體起底評論的話題,

致使彼此間的界線不再涇渭分明,交互作用下所引致的諸種效應,

也就逐一的浮現出來。

倘若此間又涉入到駭客的因素,將屬於個人不該被公開的隱私,

公諸在用以公審的網絡平台上,則箇中所牽扯的問題,

也將更顯棘手,那無疑將是對人類信任與道德崩解的嚴峻考驗。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本片乃立基在前述的兩極觀點上發想的,

女高中生莉莉與閨密們與其他美國高校生一般,

過著糜爛叛逆的高校生活,性愛、嗑藥、八卦、不倫,

無一不是她們私底下所呈現的樣貌。

某日,莉莉因著創作一幅裸女自畫像,而遭到校長約談,

莉莉認為自己只是呈現私底下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絲毫不覺得有何謬誤可言;

但校長卻認為公私領域必須分別處理,

在公共場域暴露自己身體的訊息,

乃悖離著道德價值,理應被懲處譴責。

當然,面對著校長說教式的教誨,莉莉根本不在乎。

 

在此同時,網路上接連傳出個資外洩事件,

先是祭著反同志大旗、最捍衛家庭倫理價值的鎮長,

私底下的變裝癖照片被公開上傳,

這讓鎮長顯得難堪,認為自己政治人格破產,舉將自盡。

繼而是譴責莉莉的校長,

個人所有通訊軟體的談話紀錄皆被公布,

裡頭非但對家長有不堪入目的批評,

同時對於校內的女學生們,也都有著意淫的穢語。

讓校長頓時成為全校師生的眾矢之的,

成為道貌岸然的最大杏壇醜聞。

這不禁讓莉莉心下竊喜,

認為自己終於揭開狼師的偽善面紗,

讓真實得以公開在大眾場域的感覺,是何其美好的。

 

然而,囂張沒有落魄的久,駭客並未就此罷手,

下一個受害者,正是莉莉,其在打工擔任保母期間,

與孩子父親網上調情的所有照片與對話,悉數被公開,

頓時讓她成為校園內熱議的第一淫女,

非但遭到男友唾棄,就連父母親也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更慘的還在後頭,躲在幕後的駭客,

將小鎮內所有居民的隱私全部竊取公開,

相關悖離道德、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線,

造成鎮內居民相互為戰,

誓言要找出駭客的真實身分,將之就地正法。

駭客自然不是省油的燈,進一步對莉莉落井下石,

透過偽造網路流量的方式,讓莉莉背上駭客的莫須有罪名,

小鎮居民於是掀起一場獵巫運動,挨家挨戶找尋莉莉的蹤跡。

 

在生命飽受威脅之際,莉莉不禁反躬自省,

認為自己根本不曾有錯,錯只錯在私人隱私未被妥善保護而已。

畢竟從未與家長發生禁忌關係,

彼此只不過是網上拍照調情而已,居然被影射得如此不堪,

根本是進行著一場對個人私領域、莫須有的道德審判。

於是她決定奮起抵抗鎮內居民的祭旗,

訴求個人該為自己而戰,不該漠視集體價值侵害個人自由,

該呼籲獲得不少居民的廣泛迴響,最終選擇站出來,

與莉莉同在一陣線上,共同抵禦舉著道德大旗的魔人軍團。

 

個人與社會,個體與集體之間,究竟孰輕孰重,其實很難有個定論。

明擺著的事實,是個人與社會之間,

在價值觀的演化上,顯然存在著時間差。

集體因著種種妥協與說服過程,

無法一蹴可幾的跟上個人思維進化的腳步,

於是乎,當個人領域中的某些前衛行徑被公諸於世,

或總免不了得接受來自於集體道德審判的譴責。

但您能說這樣的批判是謬誤的嗎?

基於人的群居性,無法離群索居,

似乎社會集體所約定俗成的道德價值,又必須共同去捍衛與遵循

換言之,也許只能等待著公私領域在意識上取得並駕齊驅的默契,

類似的獵巫與批判聲浪,才有驟然平息的可能吧!

 

Ps.駭客的真實身分,是莉莉弟弟並不難猜,

    約莫在電影進行到中間時分,自己就約略猜到了。

    倒是比較讓人震驚的,是當檢警在詢問其犯案動機時,

    他僅表示"只是為了好玩"...

    這回答讓人毛骨悚然,單單無特定動機的犯罪行徑,

    就足以透過將個人隱私公諸於世的手段,

    顛覆整個小鎮的日常運行,使其陷入到集體崩潰的境遇,

    顯見當代社會安全網絡的維繫,是多麼樣的脆弱阿!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