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新慌慌.JPG

好萊塢的殺人魔們,總是不定期的得出來刷一下存在感,

從鬼娃恰吉、夢魘佛萊迪、電鋸殺人狂傑森等著名狂魔,

每隔一段時間,便再次出現在大螢幕,試圖再創票房佳績。

但頗為可惜的,相關續集在票房上往往慘遭滑鐵盧,

究其原因,並非角色的魅力不在,也不是恐怖懸疑的氣氛回不來,

截因乃在於未能適時的注入新的元素,

讓電影像是在緬懷過去的榮光,賣的是老影迷心中的回憶而已。

顯然,本片也不免存在著類似的問題。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延續著1978年恐怖經典"月光光心慌慌"首部曲的故事,

萬聖節殺人魔麥克邁爾斯在遭到拘禁40年之後,

在移監運送中,有計畫的逃了出來,

首要的目標,就是鎖定當年未能手刃的少女洛莉斯特羅德。

而洛莉自從僥倖存活後,整個人陷入到被迫害妄想的情境中,

整日將自己與女兒關在地窖中,這讓逐漸長大的女兒難以忍受,

在離開家獨立生活之後,與母親漸行漸遠。

最終麥克邁爾斯在展開一波大屠殺之後,

被洛莉騙到家中的地窖,引爆瓦斯將其活活燒死。

難得的是,本片未跟上潮流的埋下續集彩蛋,

讓邁爾斯死得毫無懸念,大概是據此想把傳奇故事做個了結吧!

 

對於恐怖電影,尤其是角色如此鮮明的劇集,

相信影迷總會期待著,情節能夠圍繞著角色的成長與塑造歷程,

畢竟,變態的心理與行徑,絕對不是一朝一夕所引致,

其背後必然存在著極為不堪的艱辛。

歷程本身絕對是警悚的,往往在回顧的當下,

便能夠起到讓影迷毛骨悚然的效果。

但顯然在本片當中,

對於麥克邁爾斯的心理素質分析,相對上是匱乏的,

僅將重心著重在血腥的屠殺情境,

少了一種發自內心膽戰心驚的恐懼。

 

倒是其中長期研究邁爾斯行為的心理醫師,

所做出的分析,無疑給了"宿命對決"頗為貼切的解釋:

對於邁爾斯而言,最初的殺人行徑是漫無目的,

在理路上毫無邏輯性,因而成為警方追緝上的難題。

然而,當其歷經殺害洛莉一事未果後,

內心中獵殺的本質頓時被誘發而出,

仿若有種期欲雪恥的心態,不殺洛莉誓不罷休,

在標的鮮明、有跡可循的情況下,緝捕的軌跡也就因此清晰。

換言之,要想行事不著痕跡,讓他人看不穿心思的話,

試著不要讓自己過於執著,懂得放手的藝術,

才能創造出"無招勝有招"致勝先機。

 

另方面,就洛莉一角,本與邁爾斯根本毫不相識,

卻在如此因緣際會下,成為對方獵殺的目標。

自此之後,人生的唯一價值,

就是在為不可預期、卻可能隨時到來的殺機,做足萬全準備。

儼然,兩條本不相關的平行線,一旦有了交集,

彼此的命運就此相互糾結,唯有等到某一方走到了盡頭,

這樣的宿命,才會有終止的一天。

對邁爾斯與洛莉,乃至於你我的人生經歷,

其實都不乏存在著類似的宿命對決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