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入暗黑走廊.JPG

"古宅驚魂"類型的恐怖驚悚片,在電影界早已是老梗,

劇情不外乎就是將一群人聚在仿若迷宮的大宅院內,

裡頭總有個鎖上的房間,等待著眾人前去揭開真相。

類似這種再經常不過的情節,期欲有所與眾不同,

便需要在角色與謎底之間,賦予巧妙的關聯性,

致使影迷在解密的過程中,除了感受到恐怖的氛圍之外,

對於真相所揭露的陰謀,尚且也能備感驚悚,

就得以顛覆古宅恐怖片所帶給人們的枯燥刻板印象,

顯現其別樹一格的特色。

 

個人認為,本片可謂之為此類型電影中的佼佼者,

亮點在於劇情中將翻轉的梗鋪陳得恰到好處,

看似合理的安排,卻十足起到了誤導觀眾的效果,

引致於最終在翻轉結局的過程中,

帶給人們驚呼連連的驚奇感,殊是難得。

不妨給大家一個小提示,這部電影的角色設定,

讓我想起經典電影"致命ID"(Identity):

一群人之所以聚在一起,絕對有其命定的理由。

如"致命ID"內每個角色的生日都是同一天,

結果導向了人格分裂的結局。

而本片同樣在角色間設定了相彷的特質,

其中某個重要特質,正是貫串全片劇情的關鍵因子。

如此前後呼應、不爛尾的恐怖電影,說實在的,相當罕見。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長年活在父親死亡陰霾下的問題少女凱特,

在心理醫師的推薦下,進入專門收容問題學生的寄宿學校進行矯正教育。

校長杜蕾特第一天的訓話中,

即點出希望他們能在學校內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

繼而讓天賦發揚光大,重新回到社會之後,才能夠挺起胸膛做人。

一群問題少女,就這樣的在校方所安排的文學、數學、繪畫、音樂等課程中,

找尋自己的天賦所在。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顯然每堂課都出現高人一等的佼佼者,

而主角凱特,則是在音樂領域中,有著過人的天賦,

雖然過去沒有音樂的底子,但卻在練習過程中,逐漸取得過人的技巧。

正當眾人欣喜自己成為有用之人的同時,怪事也開始發生。

擅於文學的學生,聲稱與某個自稱伊莉莎白的人相互交流,

但在學校中卻從未見到此號人物,因此讓學生紛紛認為她是撞見鬼,

並藉由這個機會,彼此分享自己的靈異經驗。

眾人這才意識到,原來校內的學生,都是存在著靈異體質的特徵。

 

這樣的共通點,讓凱特覺得詭異,於是進一步追查的結果,

才發現包括自己所譜出的樂曲在內,

所有學生的文學、繪畫、數學等領域的表現,

其實都只是在延續過去死亡者未竟的創作,並非出於自我的天賦。

此時,杜蕾特校長出面釋疑,讓一切有了合理的答案:

一如其最初所說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

校長的天賦,就如同靈媒一般,可以和亡者溝通,

許多因創作未果、抑鬱而終的傑出人士,

殷切期盼著能夠完成生前未完遺作,

於是央求杜蕾特找尋可茲附身的宿主,

讓他們可以附身在其上,繼續自己的創作生涯。

又校內學生們所具備的天賦,並不是學科上的領域,

而是可以輕易讓死者附身的體質,一如工具般的,

幫助他們完成舉世不凡的作品。

凱特知悉真相後,顯然無法接受這樣的變態行徑,

終究選擇了讓這一切看似完美的分工架構,付之一炬。

 

電影中最令人驚豔的鋪陳,莫過於是期欲翻轉所埋下的伏筆:

最初藉由發掘天賦之說,將每個問題學子導向了各種專業領域的傑出表現,

乍看會以為本片的重點在論述邊緣孩子的教養問題,

是故對於每個人都曾有過靈異經驗的情節,也就容易忽視不見。

直到發現繪圖中的署名皆為死亡的著名畫家時,

才讓劇情完全轉向,揭開學子的天賦是做為宿主特質的謎底,

翻轉的時機,可說是恰到好處。

尤其是亡者藉由附身來延續個人未完的創作一事,

更是令人拍案叫絕,是個相當新鮮的素材。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

循著電影的發想做延伸性的思考:

個人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多少也依循著天賦本能而來,

一如柏拉圖構思下的"理想國",個人因著特質而適才適所。

然而,當自己所處的社會位階屬於低下階層時,

是否願意安於其位,抑或存在著反動的情緒,

某種程度就成為社會是否能夠良序發展的關鍵。

 

就以電影故事為例,校長杜蕾特最初所想像的理想情境,

是讓有創作能力的亡者,

藉由附身在學子身軀來繼續產出膾炙人口的作品,

如此一來,亡者一償未竟的宿願,問題學子藉此揚眉吐氣,

自己亦可從販售各項創作中獲得豐厚利潤,可說是三贏的局面。

但顯然凱特不這麼想,知悉了自己只是擔任被利用的宿主角色,

顯然不滿校長這般荒謬怪誕的瘋狂行徑,

索性眼睜睜看著一切可能產製更多傳送後代的名作工廠付之一炬,

自己寧可重新作個問題少女,也不願遭他人附身利用。

 

介乎於杜蕾特與凱特之間的,多少所隱喻的,

或許正是威權與自由主義的差別。

究竟是扮演個被框定的小螺絲釘角色,藉以成就集體的完美較優呢?

抑或"不自由,毋寧死",即便當個魯蛇,也不願受人擺布才是政治正確呢?

坦白說,我不覺得存在著標準答案,端看自由在個人心中的權重為何吧!

(說真的,自由的迷思,往往在於自以為自由,

 但在社會情境的壓迫下,自由根本只是處處制肘的假象。)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