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桑不在家.JPG

這部電影,相信豬哥亮的女兒、"姊姊"謝金燕若有觀賞,應該特別有感吧!

幾乎可以說是為他們父女倆量身訂做的影片。

在豬哥亮告別的會場中,來自四方好友逐一分享著與秀王之王互動的點滴,

娓娓道來其人的誠懇真摯、重情重義,聽在家屬們的耳中,不知做何感想呢?

電影載明是真實真事改編,看來,類似剪不斷、理還亂的親情糾葛,

無疑還是人世間最難以釐清的情愫。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描述主角幸治的父親,因沉溺於賭博欠下大筆債務,

經不起上門討債惡煞的侵擾,選擇逕自離家出走,留下妻子與孩子獨自面對。

13年之後,幸治耳聞父親罹患重病,

壽命只剩下三個月,家人因著昔日的怨恨拒絕探病,

唯獨幸治心中始終留存著兒時與父親甜蜜互動的溫馨記憶,

決定前去醫院探視父親,然而,在尚未來得及多行敘舊,父親便因病去世。

 

告別式的會場中,前來上香的賓客儘管稀稀落落,

但令幸治感到意外的是,每一個人談起與父親相知相識的過往,

卻都給予講義氣、重情感的評語,與家人們想像中的父親截然不同。

尤其當友人提及父親最珍視的物品,是幸治兒時曾經獲獎的作文時,

讓幸治頓時淚崩,父子間成長的回憶霎時間湧上心頭,

彷彿期間空白的13年,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火化之後,儘管塵歸塵、土歸土,

但經過友人的分享後,讓他們願意相信,父親始終還是個好人吧!

 

沒有人會希冀遭到自己的至親所遺棄,

對於當年父親的不告而別,幸治心中的怨,可想而知。

但記憶中父親的慈善模樣,又不時的讓幸治試圖說服自己,

父親之所以這麼做,必然有其說不出的苦衷。

就這樣的,愛與恨在心中交織激盪了13年之久,

直到再次見到父親,期待著從其口中道出當年離家的原油,

沒想到在還沒釐清之前,父親便撒手人寰了,

讓困擾著幸治的畢生疑惑,眼看就要石沉大海。

沒意料到的是,告別式的好友分享,卻成為幸治的救贖,

透過種種正面的評價,讓其合理化的與往昔父親和藹的記憶重疊,

彷若告訴著自己,父親當初選擇離開,

或許是不希望討債份子繼續滋擾家人,才遠走他鄉、孤獨終老。

至於真相是否如此,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帶著父親始終關愛自己的想像,

終讓幸治從此可以揚棄過去,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親情所具備難以言說的魔力,是異常強大的,

它或許沒那麼強烈的讓自己察覺,但每每到了評斷是非的當口,

合理化親人的行徑,將之導入良善的指向解釋,成為一種必然的結果,

與其說它是一種理盲、偏私,我更傾向將之視為一種生活目標的確立。

人生在世,總是需要某些驅使自我前進的動力,

端看各個階段,試想:求學、就業、婚姻,哪一個過程不是讓人備感艱辛呢?

如何成為自己存續的理由呢?

於是,尋求來自於家庭的慰藉,彷彿就成為唯一的宣洩出口,

這也就是俗話說"家是永遠的避風港",係同樣的道理。

 

故事中的幸治,正是如此,

擔任運鈔送貨員,陷入典型日本上班族的苦悶情境中,

雖有女友相伴,但經濟匱乏終究讓他們看不到幸福的未來。

基此,如何平反父親離家出走的陰霾,

就成為他看見生活一線曙光的機遇。

縱使現實中的父親是多麼不負責任的令家人傷心欲絕,

但憑藉著童年記憶與友人分享,那個完美的父親形象,

將永存於幸治的心中,成為他面對往後人生的關鍵動力。

 

每個人,總有著多重的面向...

自己經常想像著,在我的告別式當中,

親朋好友們會如何來分享生平點滴呢?

是好或壞?是功是過?

總是期許著在他人的心目中,留下點深刻的印象,

可以做到令人懷念,或許就足堪不枉走這一遭了。

 

告別式象徵著一切的終止,不論是當事人或親友,

在那一刻終於可以卸下偽裝的面具,

說著最誠摯的話語,來評定一個人的是非功過。

可惜的是,當真實無偽的分享來臨,

自己卻永遠無法看見、無法再付諸任何努力去彌補了。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